中耳炎中醫(yī)又稱“耳膿”、“風聾”等,是以耳痛、流膿、聽力減退為主要癥狀的一種耳部炎癥。急性中耳炎多屬于實證,當治療不善轉為慢性時,患者耳內會常常流膿,時少時多,而且該病也變得遷延難愈,因此需要盡早治療。中醫(yī)治療中耳炎講究分清虛、實、寒、熱,辯證醫(yī)治。
風熱
感冒以后,發(fā)生耳脹、耳悶、疼痛,或者有耳鳴,聽力減退,伴有發(fā)熱、口干、怕風、鼻塞等。治療需要疏風清熱,可以用金藤花30g,連殼15g,桔梗6g,薄荷6g,淡竹米15g,姜芥6g,大牛子15g,葦莖10g,芎藭15g,柴草15g,香附10g。用水煎服,每天一劑。中成藥可以選用銀翹解毒片、小柴草顆粒等。
風寒
感冒以后,耳內悶脹,聽力下降,全身怕冷明顯,發(fā)熱輕微,鼻塞而流清涕。治療需要宣肺散寒,可以用赤根10g,杏仁10g,蒼耳子10g,辛夷10g,苻蘺10g,北細辛3g,姜芥6g,防風10g,棒草3g。用水煎服,每天一劑。中成藥可以選用小青龍沖劑、正柴草飲等。
氣血淤阻
耳內閉塞,聽力減退,耳鳴漸起,長時間不愈,鼓膜內陷,或者有增厚,黏連萎縮。治療需要通絡活血,可以用黃芪30g,當歸12g,芎藭10g,桃仁10g,紅花10g,全蝎12g,蚯蚓12g,黃精15g,葛藤15g,綿瓜絡15g,路路通15g。用水煎服,每天一劑。中成藥可以選用通塞脈片、養(yǎng)血清腦顆粒等。如果兼有頭暈,腰膝酸軟者,則提示腎虛,可加用六味地黃丸或者耳聾左慈丸。
肝膽濕熱
耳脹、耳痛,或者流黃膿,伴有頭脹頭疼,心煩,口苦,急躁易怒,便秘,尿黃。治療需要清化肝膽濕熱,可以用苦膽草6g,山茶根15g,山梔仁15g,當歸10g,生地黃15g,牛舌草30g,澤瀉15g,柴草12g,生棒草10g,木通6g,桔梗6g,魚腥草30g,夏枯花30g。用水煎服,每天一劑。中成藥可以選用龍膽瀉肝丸、黃連上清片等。
溫馨提示
由于不同患者中耳炎的癥狀類型也不同,所以是當選擇偏方的時候,應科學地分析,嚴格篩選。所有的偏方都有一定的適應癥,對癥選用當然有療效,但是若不加分析辨癥,隨意亂選,則易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