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偏癱最常見的表現(xiàn)就是肢體不靈活,在治療原發(fā)病的同時,采用中醫(yī)針灸治療肢體康復過程中,可達到縮短病程、改善肌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優(yōu)點。
中風多由肝腎不足,肝陽上亢,火動生風,氣血上沖于腦而致。針灸治療中風偏癱還應分清閉脫二癥:若牙關緊閉,兩手握固為閉癥,治當開竅、瀉熱;若口開、手撒、眼合、遺尿,則為脫癥,治當回陽固脫。
我國的傳統(tǒng)醫(yī)學通過3年的系統(tǒng)臨床研究,證明了用針刺調理髓海的方法治療中風后吞咽障礙有顯著療效,摸索出了一個以針刺治療該病癥并有確切療效的穴位組方。它不僅可顯著縮短食物通過口咽部的時間,而且還能減少或去除會厭谷、梨狀窩的食物殘留及誤吸。這種針刺療法與上述所說國外流行的階段性攝食配合康復功能訓練相比,不但療效更優(yōu),而且操作簡便,起效快,費用低廉。
針灸治療中風偏癱常用穴位有哪些?
1、口眼歪斜取穴
主穴:聽會、地倉、合谷、迎香
配穴:風池、水溝、頰車、絲竹空等。
2、半身不遂取穴
主穴:肩俞、曲池、外關、合谷、環(huán)跳、委中、足三里、陽陵泉、太沖。
配穴:手三里、大柱、風市、承山、解溪等。
針灸治療中風偏癱還應根據(jù)患者病情、時機,在中醫(yī)師的辯證指導下進行,切勿盲目施針,以防造成病情加重。
3、耳穴壓丸預防中風
主穴:分耳背和耳前二組(1)耳背穴耳背心、耳背腎、耳背肝、耳背肺、耳背脾(2)耳前穴神門、心、皮質下、交感、脾。
配穴:交感、肝、胃、大腸、額、緣中、枕。
一般僅用常用穴,如預防過程中出現(xiàn)某些癥狀時,再據(jù)癥酌配輔助穴。一般于考前1個月施術,用黃荊籽貼敷(如無,可用王不留行籽代替),令被防治者自行按壓,每日3~5次,每次按壓10~20min,另于睡前20min常規(guī)按壓一次。以局部發(fā)紅、發(fā)熱為佳。5日更換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