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壞血病

  母乳維生素C含量高,是強調(diào)人乳喂養(yǎng)的理由之一,孕婦和乳母的飲食應包括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如新鮮蔬菜和水果等,或維生素C片溶于水加糖口服,其維生素C的需要量約為每日80~100mg或更多,可以保證胎兒和乳兒獲得足夠的抗壞血酸,諸福棠(1936)曾做過實驗,只要每日攝入大白菜和白蘿卜各0.5kg,母乳所含維生素C的濃度即能高達60mg/L(6mg/dl)。

  新生兒生后2~4周即應補充含維生素C多而且能被新生兒消化的飲食,如鮮桔擠出之汁,番茄汁,白菜湯,蘿卜汁等,4~5月時開始喂菜泥,人工喂養(yǎng)的嬰兒每天都應補充適量維生素C,正常嬰兒維生素C每日供給量為30mg,幼兒為30~35mg,年長兒為40~60mg,早產(chǎn)兒則應每日給100mg為我國營養(yǎng)學會1988年所推薦,患病時維生素C消耗較多,應予以較大劑量。

  按以上療法處理,輕癥一般在1~2天內(nèi)局部疼痛和觸痛減輕,食欲好轉,約4~5天后下肢即可活動,7~10天癥狀消失,體重漸增,約3周內(nèi)局部壓痛全消,同時毛細血管脆性也恢復正常,巨幼紅細胞貧血經(jīng)維生素C及葉酸治療后網(wǎng)織紅細胞顯見增多,骨骼病變及骨膜下出血所致血腫的恢復需時較長,重者需經(jīng)數(shù)月消失,即使骨骼病變很重也易恢復,不致發(fā)生畸形,但若不予治療,壞血病兒可并發(fā)營養(yǎng)不良,出血或感染而死亡。  

  1.選擇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

  人類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是新鮮蔬菜和水果;動物性食物中僅肝,腎等含有少量,所以,膳食中應有足夠的新鮮蔬菜,特別是綠葉蔬菜,如能經(jīng)常吃些水果,則更有助于預防維生素C的不足。

  2.改善烹調(diào)方法,減少維生素C損失

  維生素C極易溶于水;對氧很敏感,特別是有鐵,銅離子存在時更易被氧化破壞,對堿不穩(wěn)定,但在酸性條件下則相當穩(wěn)定,因此,在蔬菜烹調(diào)時要先洗后切,切好就炒,盡量縮短在空氣中的暴露時間,炒菜不用銅器。

  高等植物中,就目前所知至少有5種酶系統(tǒng)能催化維生素C的氧化破壞,它們是維生素C氧化酶,過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細胞色素氧化酶和漆酶等,其中除過氧化物酶外,都屬于含銅金屬酶,這些氧化酶系統(tǒng)在蔬菜中含量較多,特別是黃瓜和白菜,所以在蔬菜儲運過程中,維生素C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破壞,但這些酶系較維生素C更不耐熱,因此,在蔬菜烹調(diào)過程中強調(diào)急火快炒,做湯時強調(diào)湯開下菜,就是為了迅速破壞這些酶系,以減少維生素C的損失。

  另一方面,植物中所含的多酚類化合物對維生素C的氧化破壞又具有保護作用,如蘆丁,槲皮酮和有關的黃酮都具有此種作用,它們不僅能使食物中的維生素C穩(wěn)定,而且能在腸道中,特別是在無胃酸或低胃酸腸道病人的腸道中發(fā)揮穩(wěn)定維生素C的作用。

  3.利用野菜,野果及維生素制劑

  很多野菜,野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如苜蓿,馬齒莧,馬蘭頭,枸杞,野莧菜,芥菜等,維生素C含量可高于普通蔬菜的數(shù)倍至10倍;野果中的刺梨,石榴,酸柳,酸棗,獼猴桃和金櫻子等所含維生素C可比一般柑橘高50~100倍,是維生素C的良好來源,在新鮮蔬菜,水果供應困難的條件下可以選用,維生素C制劑國內(nèi)已能大批生產(chǎn),亦可適當利用。

史上全明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