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的病情比較復(fù)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可以根治白塞病的確切的方法,所以我們下面介紹的治療白塞病的方法,只能暫時作為緩解病情的方法,比如藥物治療,多種藥物均有效,但停藥后大多易復(fù)發(fā)。治療的目的在于控制現(xiàn)有癥狀,防治重要臟器損害,減緩疾病進展。
1、脾腎陰虛、陰陽不調(diào)
主證有全身無力、頭暈、耳鳴、腹痛、足跟疼痛、手足心發(fā)熱、口干渴、常有低燒、口舌生瘡、目赤、大便常不成形、女子經(jīng)量減少、白帶多、有時發(fā)生陰部潰瘍或眼癥狀,舌淡苔薄、脈象寸關(guān)弦滑雙尺沉細。立法為健脾益腎、調(diào)和陰陽。
方藥用黃芪、白術(shù)、茯苓、菟絲子、女貞子、沙參、麥門冬、石斛、玄參、生熟地、雞血藤、首烏藤、天仙藤、鉤藤、金蓮花。
2、脾腎陽虛、氣血失和
主證有全身無力、少氣懶言、手足不溫、食欲不振、畏寒、大便溏瀉或五更泄瀉、下肢浮腫、女子帶下清稀、經(jīng)血不調(diào)、下肢可有結(jié)節(jié)紅斑,陰部、口腔潰瘍,舌淡苔白或灰,脈沉細。立法為健脾益腎、引火歸元、中和氣血。
方藥用上肉桂、淫羊藿、白術(shù)、茯苓、菟絲子、枸杞子、女貞子、車前子、赤石脂、丹參、黃柏、黃精、牡丹皮、當歸、補骨脂。
3、脾虛濕盛、濕熱下注或上蒸
主證有頭暈、頭沉、下肢腫脹或有紅斑、胸腹痞滿或脹悶、女子帶下黃而臭、心煩不眠、小便黃赤、大便干、陰部潰爛、或口舌生瘡、目赤腫痛,舌淡苔膩、脈弦滑或沉緩。立法為健脾、除濕、解毒。
方藥用生白術(shù)、生枳殼、生薏苡仁、萆薢、滑石、連翹、黃柏、錦燈籠、馬藺子、梔子、苦參、車前子、膽草、茯苓、赤小豆。
4、毒熱內(nèi)攻
主證有潰瘍反復(fù)發(fā)作,時有高燒、淋巴結(jié)腫大、皮膚紅斑腫脹、口渴、目赤腫痛、便干、舌質(zhì)紅、舌苔微黃或黃膩、脈弦滑或數(shù)。立法為清熱解毒涼血。
方藥用
雙花、連翹、蒲公英、赤芍、茅根、牡丹皮、大青葉、板藍根、全瓜蔞、金蓮花、錦燈籠、馬藺子、黃連、生地、玄參。
外治法
陰部潰瘍外用紫色潰瘍膏(黃連10g、青黛10g、乳香50g、琥珀10g、蜂蠟10g、香油250、珍珠粉3g);口腔潰瘍外用錫類散、冰硼散。
溫馨提示
白塞氏病在偏方治療的同時,也要注意飲食衛(wèi)生,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要盡量少吃刺激性調(diào)味品,如辣椒、醋、姜、蔥、八角、咖喱等。少吃油煎食物,如炸排骨、炸雞腿之類,和其他太過粗糙堅硬的食物。
多吃新鮮熟菜、瓜果,補充各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豆制品、雞蛋等,在潰瘍發(fā)作期還要注意少食多餐,進半流質(zhì),以方便進食,千萬不要因為怕痛而少吃甚至不吃。
每次進食后,要養(yǎng)成立即漱口的良好習慣,可用鹽開水、生理鹽水,也可用藥物漱口液,防止因食物殘渣加重繼發(fā)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