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腎虛耳鳴會導致記憶力下降或者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工作效率降低。這些都和腎虛耳鳴有關。同時還會出現(xiàn)情緒不穩(wěn)定,情緒經常是難以自控,易怒,焦慮,抑郁等。因此,盡早了解其發(fā)病原因,并加以控制病情極為重要。
腎虛耳鳴的病理病因
在病理情況下,如炎性刺激、機械性刺激或電化學反應引起神經放電異常,或神經異常敏感,或軟腭肌肉陣攣等引起的耳鳴,叫做病理性耳鳴。
病理性耳鳴的響度在5~15分貝(感覺級)時,容易受到外界噪聲的掩蓋。這類耳鳴患者常訴說在鬧處或白天聽不到,夜深人靜時便出現(xiàn)耳鳴。
如果耳鳴響度超過了15分貝(感覺級),則耳鳴稱為一個持久性癥狀,白天也會擾人不安了。通常我們所說的耳鳴都是指病理性耳鳴。
腎虛耳鳴誘發(fā)因素
1、腎精自衰
人體腎精自然衰少,但自衰的早遲程度、快慢,又取決于素體的強弱和平時調攝是否得當,如素體本虛之人,加上煙酒,過度房勞,勢必加快腎精自衰的過程。
2、先天精血薄弱
多于遺傳因素有關,如父母體弱多病,精血虧虛時懷孕;生育過多,精血過度耗損或妊娠期中失于調養(yǎng),胎氣不足等。
3、精神因素
競爭殘酷,壓力過大,生活無節(jié),過度勞累;縱情色欲,損傷腎精;現(xiàn)代污染,損害腎臟、濫用藥物,副作用順上腎臟。
4、邪毒犯腎
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腎炎、腎結石等可破壞人體的腎臟。因此,邪毒犯腎也是引起腎虛的重要原因。
中醫(yī)腎虛耳鳴分型
醫(yī)學認為,腎虛耳鳴是多種病癥的常見癥狀,常與耳聾合并出現(xiàn),多發(fā)于中老年人,故有“聾為鳴之漸,鳴為聾之始”之說。古代醫(yī)籍中對耳鳴的論述很多,如中國最早的醫(yī)著《黃帝內經》中說:“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上氣不足,……耳為之苦鳴”。
明代醫(yī)籍《景岳全書》中說:“腎氣充足,則耳目聰明,若多勞傷血氣,精脫腎憊,必致聾聵。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鳴,如風雨,如蟬鳴,如潮聲者,是皆陰衰腎虧而然”。
數(shù)千年來,中醫(yī)學者在整體理論和辨證論治原則指導下,運用方藥、針灸、按摩、導引等療法治療耳鳴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耳為腎之竅,為腎所主,又與其他臟腑經絡有著廣泛的聯(lián)系,因此,五臟六腑、十二經脈之氣血失調皆可導致耳鳴,其中,由外感邪氣、臟腑內生痰火瘀滯引起的耳鳴多為實證,由臟腑虛損、久病耗損所致的耳鳴多為虛證,其病理機轉各不相同。
實證耳鳴,風邪外襲,肝膽火逆,痰火壅結,氣血瘀阻。虛證耳鳴,腎陰精不足,腎元陽虧虛,脾氣虛弱,心脾血虛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