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是臨床上的常見肝病之一,急性肝炎的病因很多,多數患者不清楚自己的患病原因,在治療過程中也有可能因此錯過治療時機,下面我們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關于急性肝炎的病因介紹吧。
1、甲型肝炎病毒被感染后,在肝細胞內復制的過程中僅引起肝細胸輕微損害,在機體出現一系列免疫應答(包括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后,肝臟出現明顯病變,表現為肝細胞壞死和炎癥反應。甲肝病毒HAV通過被機體的免疫反應所清除,因此,一般不發(fā)展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化【譯】:臨床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復作用形成的彌漫性肝損害。)或病毒性攜帶狀態(tài)。
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細胞并在其中復制,一般認為并不直接引起肝細胞病變,但乙肝病毒HBV基因會整合于宿主的肝細胞染色體中,可能產生遠期影響。乙型肝炎的肝細胞損傷主要是通過機體一系列免疫應答所造成,其中以細胞免疫為主。特異性抗體與循環(huán)中的相應抗原及病毒顆粒結合成免疫復合物,并經吞噬細胞吞噬清除。循環(huán)中的某些免疫復合物可沉積于小血管基底膜,關節(jié)腔內以及各臟器的小血管壁,而引起皮疹,關節(jié)炎腎小球腎炎、結節(jié)性多發(fā)性動脈炎等肝外病變。受染肝細胞被殺死,乙肝病毒被保護性抗體(抗-HBs,尤其是抗-前S2)所清除可導致感染終止。
3、丙型肝炎的發(fā)病機制仍未明確。研究表明HCV進入體內之后,引起病毒血癥。血漿中HCV濃度約為100—100000000/ml。病毒血癥間斷地出現于整個病程。在第一周即可從血液或肝組織中用PCR法檢出HCV RNA。第2周開始,可檢出抗HCV。少部分病例感染3個月后才檢測到抗HCV。由于缺乏適當的細胞培養(yǎng)體系,HCV致病機制方面的研究受到一定限制。目前研究認為HCV致肝細胞損傷有丙肝病毒HCV直接殺傷作用、宿主自身的免疫,細胞凋亡等因素的參與,其中免疫應答起著更重要的作用,故HCV感染者常伴有自身免疫改變,如膽管病理損傷與自身免疫性肝炎相似;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可檢出多種自身抗體。
此外HCV感染后易慢性化,超過80%的HCV感染者轉為慢性化。
4、對丁型肝炎的動物實驗研究表明,HDV與HBV重疊感染導致HDV大量復制,明顯多于HDV與HBV聯合感染者。HDV對肝細胞具有直接致病性,乙型肝炎伴有HDV感染,尤其以二者重疊感染者,肝細胞損傷明顯加重。
5、戊型肝炎病毒可能主要經口感染,再由腸道循血運進入肝臟,在肝細胞內增殖復制后排到血及膽汁,最后隨糞便排出體外,有無肝外復制暫未獲結論,實驗還表明,肝臟病變主要為病毒誘發(fā)的細胞免疫反應介導肝細胞溶解。
各型病毒性肝炎之間無交叉免疫。HDV與HBV聯合感染或重疊感染可加重病情,易發(fā)展為慢性肝炎及重型肝炎,尤以HDV重疊感染于慢性乙型肝炎者。HAV或HBV重疊感染也使病情加重,甚至可發(fā)展為重型肝炎。
1.酒精性肝炎發(fā)病機制
酒精通過多種機制造成損傷,大致分為兩種獨立的但相互有關聯的途徑,包括酒精對肝細胞的直接損傷和有內毒素和細胞因子激活、免疫介導機制、纖維生成造成的間接損傷。疊加在這些肝細胞毒性機制之上的是酒精攝入損害了肝臟再生。
2.藥物性肝炎
由于藥物及其代謝產物的毒性作用或機體對藥物產生過敏反應,對肝臟造成損傷,引起肝臟炎癥。具體如下:
① 藥物對肝細胞的直接損害,使肝血流量下降,解毒功能減退,藥物清除率下降,促進藥物蓄積,毒性大的藥物能直接破壞整個肝細胞造成肝細胞壞死,毒性小的間接毒物,可選擇性損害膽汁排泌系統(tǒng)。
?、?藥物作為一種半抗原,可與肝內的載體蛋白發(fā)生作用而引起藥物過敏造成肝細胞損害。一部分人對特定的藥物可產生超敏反應。
?、?藥物中間代謝產物間接損害,有些肝損害是與藥物轉化過程中產生的有毒代謝物質有關。
3.感染中毒性肝炎
各種細菌、真菌和立克次體的肝臟感染,可能對肝細胞或膽管的直接侵犯,也可能是毒性產物引起的。此外,全身感染的過程常引起黃疸或非特異性肝臟生化異常,而其機制還不是很明確。
溫馨提示
急性肝炎患者早期應臥床休息,因安靜臥床可增加肝臟血流量,降低代謝率,有利于炎癥病變的恢復,防止發(fā)生重型肝炎。隨病情進一步好轉,可逐漸增加活動量。出院后仍應繼續(xù)休息1~3個月,恢復日常活動及工作后,仍應避免過勞及重體力勞動。
【參考文獻:《肝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