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民福康養(yǎng)生 > 查疾病 > 中醫(yī)治療乙型肝炎方案介紹

中醫(yī)治療乙型肝炎方案介紹

  1、治療乙型肝炎調(diào)理氣血,重在涼血活血

  調(diào)理氣血包括疏肝、解郁、行氣、活血等,而重點在于涼血活血。肝炎疫毒病邪留于血分,日久必致血滯不活,進而結淤。慢性乙型肝炎應用“烏蛇蟾蜍湯”二號處方?jīng)鲅钛幱腥髢?yōu)點:與其他藥配伍能搜剔出血分毒熱,和酸甘寒藥相伍更得益彰:首先涼血活血藥可抑制纖維組織增生可抑制變態(tài)反應,對降低球蛋白和濁度異常有良好的作用。其次對預防肝硬化有好處。最后調(diào)理氣血,涼血活血與扶正培本藥合理配伍,不僅可以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且活血化淤藥能清除免疫復合物,活躍微循環(huán),改善肝細胞供氧狀況,起到抗肝纖維化的作用,扶正培本藥則能促進蛋白質合成與代謝,從而起到良好的協(xié)同作用。

  總之,根據(jù)乙型肝炎疫毒之邪的特性,治療病毒性肝炎當以解毒為重點,既重視清熱毒,又重視調(diào)理氣血,涼血活血。病程較長者應分析臟腑、陰陽、氣血受損的情況予以調(diào)整,配伍涼血活血、護陰柔肝、顧護脾胃等法則,倘若通過化驗病毒在體內(nèi)增殖顯著、轉氨酶明顯增高時,通常不宜應用大劑健脾補氣之品,更要避免溫燥傷陰。當病毒DNA多聚酶降至正常,HBeAg從陽轉陰,而抗HBe尚未出現(xiàn)時,則可適當加用補氣健脾、益腎溫陽之品,如黃芪、枸杞子、菟絲子、仙靈脾等,有利于抗體的出現(xiàn)。

  2、治療乙型肝炎慢性活動期,以清肝利濕為先

  慢性活動期常表現(xiàn)為黃疸加深,惡心欲吐,脘痞腹脹,納少便溏,肝功能明顯異常。此時病理以濕熱為主,病變重在脾胃肝膽,治療首先以清肝利濕著手,邪毒去,濕熱清,則諸癥自除。常用夏枯草、黃芩、黃柏、梔子、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田基黃、蒲公英、平地木等清肝利濕之品。黃疸明顯者,加茵陳、鮮大麥苗等;黃疸日久不退者,加青黛、明礬;大便秘結者,加用生大黃通腑,即使大便正常者,通便也有利于邪毒的排出;轉氨酶升高者,重用垂盆草、夏枯草、蒲公英、雞骨草、山豆根等;乙型肝炎病毒指標呈“大三陽”者,加貫眾、桑椹子、大青葉等;濕重者,常用車前子、滑石、澤瀉、茯苓、豬苓、厚樸等淡滲分利。同時強調(diào)清肝解毒時苦寒不可太過,中病即止,適當配以健脾助運之品。并提醒注意利濕之品也不可久用,因為慢陛肝炎活動期因邪毒耗傷陰津,有陰傷傾向,過分利濕可加速陰傷。另外,活動期也不宜用補益之品,特別是表現(xiàn)為腹脹便溏等濕困脾陽之證時,不可誤認為脾氣不足,誤用補脾壅滯之劑。對于當歸、白芍、枸杞子等陰柔之品也不宜過早投施,以免邪戀不去,病情纏綿。

  3、 治療乙型肝炎治療諸癥狀,用藥需隨機變通

  慢性肝炎證候變化多端,除乏力、納差等一般癥狀外,還有脅痛、腹脹、黃疸、出血等,慢性肝炎中出現(xiàn)的這些證候,病久人絡通常多選用“烏蛇蟾蜍湯”二號處方:若疏之不應,則改“烏蛇蟾蜍湯”二號處方養(yǎng)陰柔肝法,用何首烏、枸杞子、白芍、生地黃等加減。腹脹屬脾虛不運的以補氣健脾為主,枳術丸為常用方,趨于臌脹者,則以春澤湯為主健脾利水,常用雞內(nèi)金、萊菔子粉、沉香粉吞服,或用皮硝、丁桂散敷臍以消脹。對于黃疸多屬濕熱所致,常用茵陳四苓湯或梔子柏皮湯加減,面色黧黑、狀若黑膽者,用仲景硝石礬石散,此外秦艽、青黛等藥退黃也每每應效。出血多由本病后期肝腎陰傷、營熱不清、絡脈受損,常用千金犀角散合瀉心湯加減,其中犀角打粉或水磨,生地黃鮮者打汁效果尤佳,同時還常加青黛、明礬、秋石等以加強止血之功,三七粉、云南白藥對各種出血均有效。

  4、治療乙型肝炎慢性遷延期,以健脾養(yǎng)肝為要

  慢性遷延期表現(xiàn)為全身乏力,右脅隱痛,頭暈目眩,口干,少寐,面色少華等一派肝脾兩虛之癥狀,多由濕邪困脾、陽氣受損,或濕熱久羈、熱盛傷陰,或過用苦寒化燥、肝陰受劫。此時正虛是主要矛盾,必須以補氣健脾、養(yǎng)肝柔肝為其治療原則。補氣健脾以參苓白術散為主;養(yǎng)陰柔肝以一貫煎加減,或用歸芍六君子加減。用健脾養(yǎng)肝之品時必須注意補氣健脾,不可過于溫燥,否則會重傷其陰,而在養(yǎng)肝柔肝之際也要注意不可過于滋膩,以免礙脾傷胃,阻滯氣機。治療時必須掌握好補氣與養(yǎng)肝的輕重主次,脾氣虛為主,重在補氣健脾,用參、芪、苓、術。肝陰傷為主,重在滋養(yǎng)肝木。慢性肝炎后期,“窮必及腎”,每有腎精受損的表現(xiàn),此時補腎應以平補腎精為主,常選用何首烏、枸杞子、肉蓯蓉、菟絲子等藥,對于大溫大熱之附子、肉桂等則不宜使用,恐傷陰動血。

史上全明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