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民??叼B(yǎng)生 > 查疾病 > 小兒尿路梗阻的鑒別診斷

小兒尿路梗阻的鑒別診斷

  貧血常繼發(fā)于慢性泌尿系感染或雙側(cè)腎積水引起的尿毒癥,血白細胞增高提示有活動性感染。梗阻性腎病時,尿液檢查可呈正常,但通常尿密度和滲透壓降低,紅、白細胞增多;尿蛋白陰性或少量(<1.5g/24h),可見顆粒、透明或蠟樣管型,出現(xiàn)白細胞管型提示泌尿系感染。雙側(cè)腎積液時,尿液在腎小管中流速減慢,尿素重吸收增加,而肌酐無此現(xiàn)象,正常尿尿素氮/尿肌酐比值為10∶1左右,雙側(cè)腎積水時比值降低。當遠端腎小管酸中毒存在時,出現(xiàn)高氯性代謝性酸中毒。 為確定梗阻性腎病的部位,病因及嚴重程度,必須使用影像學檢查技術:

  1.腹部平片(KUB) 腹部平片可見腎影輪廓或鈣化影,可幫助發(fā)現(xiàn)腎、輸尿管陽性結(jié)石,了解腎臟大小。

  2.靜脈腎盂造影(IVP) 靜脈腎盂造影可了解雙側(cè)腎及輸尿管情況。這是既反映腎臟、腎盞、腎盂和輸尿管解剖結(jié)構(gòu),又粗略反映腎功能的一項檢查。小兒常規(guī)用60%或76%泛影葡胺,新生兒8~10ml,<6個月10~12ml,6~12個月12~15ml,而腎功能不良,尿素氮高達50mg/dl,而不是尿閉時,可加大劑量達2.2ml/kg,加等量葡萄糖液快速滴入,延遲攝片,60~120min攝全尿路片,可使大部分病例取得滿意效果。腎積水時可見到造影劑滯留于擴大的腎盂內(nèi)。但當血清肌酐水平大于442μmol/L時,通常顯影差,不應選擇此項檢查。必要時尚可采用腎穿刺造影以了解梗阻部位,但須兩側(cè)分別進行,以免發(fā)生腎功能衰竭。

  3.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 在診斷兒童下尿路梗阻很常用。懷疑有下尿路梗阻者,在造影結(jié)束前等待膀胱充盈后作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可顯示病變。

  (1)方法:造影劑可通過3種方法進入膀胱: ①經(jīng)靜脈給藥。 ②經(jīng)尿道插導尿管人膀胱,注藥后,拉出導管,做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在嬰兒則須用手壓膀胱做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 ③經(jīng)恥骨上區(qū)穿刺注藥。

  (2)注意點:任何方法都要注意下列要點: ①當排尿時要多次攝影,以觀察有無膀胱輸尿管反流。因膀胱輸尿管反流不是在每次檢查時都能見到,要攝斜位片。 ②將膀胱充盈至它的容量,以便估計有無成小梁。5~13歲膀胱容量(ml) =146ml+6.1×年齡,新生兒為75ml,大兒童可達300ml。 ③膀胱排空后注意剩余尿的問題。尿道的局部片最好用斜位,它的優(yōu)點是排尿時可以看到尿道的全長,斜位睪丸所受放射量最少。 ④膀胱尿道造影須注意正常的充盈缺損即內(nèi)括約肌在排尿終末時更為明顯,而正常精阜部也可有充盈缺損。

  4.超聲檢查 由于此項檢查屬非創(chuàng)傷性,不依賴腎功能,故為確定腎盂、腎盞有無積水的首選檢查,精確性大于90%。但B超檢查的假陽性率為8%~26%,也不能確定梗阻性腎病的部位和病因,是其缺點。 B型超波檢查可協(xié)助尿路梗阻的定位,如輸尿管近端梗阻,輸尿管不擴張,而下尿路梗阻或輸尿管遠端梗阻、反流,則輸尿管出現(xiàn)擴張。

  5.放射性核素檢查 腎圖檢查是了解分側(cè)腎功能較好方法,除可協(xié)助梗阻定位診斷外,并可了解分腎功能,但對梗阻定位較差。泌尿系動態(tài)顯像對梗阻診斷價值不如IVP,但此項技術只用小劑量放射性核素,沒有造影劑的全身反應,可靈敏地顯示殘余腎功能,對了解患者腎功能能否恢復或腎臟可否保留很有幫助。腎圖和泌尿系動態(tài)顯像檢查期間,靜脈注射呋塞米0.3~0.5mg/kg,有助于確定有無機械性梗阻。

  6.CT 對確定梗阻性腎病的梗阻部位和病因特別有用,有取代侵入性逆行腎盂造影檢查的趨勢。但由于CT價貴,使用較大量造影劑,故不作為首選。

  7.磁共振成像(MRI) 優(yōu)缺點與CT相似。磁共振水呈像(MRU)可清楚顯示上尿路梗阻的定位。尿流動力學結(jié)合X線檢查,對下尿路梗阻中一些問題的檢出非常重要,如膀胱的順應性和膀胱迫尿肌與尿道括約肌的協(xié)調(diào)等。 8.輸尿管腎盂造影 分為順行和逆行兩種。順行造影用于以上檢查尚不能清楚顯示病理解剖改變或腎臟排泄造影劑差的病例。通常B超或CT引導下,經(jīng)皮穿刺入擴張的腎盂,注入造影劑進行檢查。此項技術不僅用于診斷,而且可用于治療。逆行輸尿管腎盂造影需在膀胱鏡檢查下進行。膀胱鏡對于觀察后尿道和膀胱病變有獨到之處,在膀胱鏡下逆行輸尿管插管,從單側(cè)或雙側(cè)輸尿管收集尿液進行分析,然后注入造影劑,可顯示輸尿管或輸尿管腎盂梗阻。

史上全明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