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腫瘤是一種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疾病,其中有很多患者都是嬰幼兒,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嚴重的影響,下面主要介紹小兒顱內腫瘤的癥狀和治療。
小兒顱內腫瘤癥狀體征:
1、發(fā)熱病程中有發(fā)熱史是小兒腦瘤的特征表現(xiàn)。
2、視覺障礙視力減退可由于鞍區(qū)腫瘤直接壓迫視傳導通路引起視神經原發(fā)性萎縮,更多是因顱內壓增高出現(xiàn)視盤水腫引起的繼發(fā)性視神經萎縮。
3、一般癥狀小兒顱內壓增高,可表現(xiàn)為煩躁和易激惹,有的則淡漠或嗜睡,若有意識障礙,脈緩呼吸減慢血壓增高,說明已進入腦疝。前期需做緊急降顱壓處理。
4、頭顱增大頭顱增大及破壺音(McCewen征)陽性,多見于嬰幼兒及較小的兒童。因其顱縫愈合不全或纖維性愈合顱內壓增高,可致顱縫分離頭圍增大,叩診可聞及破壺音。
5、嘔吐約70%~85%的患兒有嘔吐,此為顱內壓增高或后顱窩腫瘤直接刺激延髓嘔吐中樞所致。在部分患兒(約10%~20%)嘔吐是惟一的早期癥狀,其中嬰幼兒多見嘔吐,可與頭痛或頭暈伴存。
6、頭痛 70%~75%的患兒有頭痛,幕上腫瘤頭痛多在額部,幕下腫瘤多在枕部。主要是顱內壓增高或腦組織移位引起腦膜血管或腦神經張力性牽拉所致頭痛,可間歇性或持續(xù)性,隨病程的延長有逐漸加重的趨勢。但當視力喪失后多明顯緩解,嬰幼兒不能主訴頭痛可表現(xiàn)雙手抱頭抓頭或陣發(fā)哭鬧不安。
7、頸部抵抗或強迫頭位小兒顱內腫瘤有此表現(xiàn)者多見第三腦室腫瘤,可呈膝胸臥位,后顱窩腫瘤則頭向患側偏斜,以保持腦脊液循環(huán)通暢是一種機體保護性反射。頸部抵抗多見于后顱窩腫瘤,因慢性小腦扁桃體下疝或腫瘤向下生長壓迫和刺激上頸神經根所致。對此類患者要防止枕骨大孔疝的發(fā)生,應盡早行腦室穿刺外引流或脫水藥降低顱內壓;
小兒顱內腫瘤治療方法
1.手術治療 其原則及目的包括以下幾方面,盡可能行腫瘤全切除;保證術后能緩解顱內高壓;手術應解除或至少部分解除對重要神經結構的壓迫;不能全切除的腫瘤,應盡量多切除以達到充分內減壓為后期放、化療創(chuàng)造條件;對腦脊液循環(huán)梗阻者,手術主要目的是解除梗阻,恢復循環(huán)通暢;手術可明確腫瘤的組織學類型。小兒腦組織處于發(fā)育期,有較強的代償能力,術后神經系統(tǒng)功能損害恢復較成人快。
2.放射治療 小兒髓母細胞瘤、生殖細胞瘤對放療敏感,應列為術后常規(guī)輔助治療。其次,各種類型膠質細胞瘤對放療也有一定效果,未能完全切除的腫瘤也應使用。對較良性的顱咽管瘤、星形細胞瘤的放療早年存在爭議,但近來也傾向于術后放療能延緩腫瘤的復發(fā)。
放療的指征包括:所有顱內惡性腫瘤,不論切除程度如何;手術未能全切除的腫瘤;CT隨訪發(fā)現(xiàn)增長較快的腫瘤。對于年齡小于3歲的患兒,應特別考慮放射治療對發(fā)育腦組織的長期副作用,可引起放射性腦壞死、甲狀腺功能低下、生長發(fā)育遲緩、智商降低等并發(fā)癥。
近來利用高劑量分割照射(hyperfractionradiotherapy,HFRT)、瘤腔間質內放療(interstitial irradiation,Ⅱ)和立體定向放射神經外科(stereotactic,radio-neurosurgery)來提高放療效果減少副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伽瑪?shù)秾缦耷宄牧夹阅[瘤和手術少量殘留的腫瘤有明顯優(yōu)勢。諾力刀則對界限不清的髓母細胞瘤和其它惡性腫瘤有治療優(yōu)勢。
化療原則上是用于惡性腫瘤術后,與放療協(xié)同進行,復發(fā)顱內惡性腫瘤也是化療的指征,對兒童髓母細胞瘤的脊髓內播散種植化療可做首選方法。給藥途徑視藥物的特征可選擇口服、靜脈、動脈灌注等方式。常用的化療藥物有順鉑、長春新堿、甲氨蝶啶等。近來,對嬰幼兒采用術后早期化療來延遲放療開始時間而不影響疾病控制效果的研究及大劑量多元聯(lián)合化療后輔以自體骨髓移植(high dose chemotherapy andautologous bone marrow rescue)來減少化療副作用的研究成為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