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民??叼B(yǎng)生 > 查疾病 > 嬰幼兒腹瀉,英文:children diarrhea

嬰幼兒腹瀉,英文:children diarrhea

  1小兒腹瀉原因

  夏季小兒腹瀉是由小兒的生理特點決定的。首先,由于小兒胃腸道未發(fā)育成熟,胃酸少,殺菌能力差,如果夏天過多地進食飲料,稀釋了胃酸,致使病菌很容易闖過胃酸這一關,進入腸道而引起腹瀉;其次,小兒胃腸道中各種消化酶少,不利于食物消化,易引起消化不良;第三,嬰幼兒生長迅速,需要足夠的營養(yǎng),小兒胃腸道的負擔相對較重,易發(fā)生消化功能紊亂。另外,夏天氣溫高,細菌容易繁殖,也是增加感染的原因之一。

  2小兒腹瀉發(fā)病機理

  小兒腹瀉的病因較復雜,發(fā)病機制也各不同。

  (一)感染性腹瀉

  大多數(shù)病原微生物通過食入污染的水、食物或通過污染的手傳播而進入消化道。當機體的防御功能下降、大量的微生物侵襲并產生毒力時可引起腹瀉。如輪狀病毒侵入腸道后,使小腸絨毛細胞受損,小腸粘膜回收水、電解質能力下降引起腹瀉;同時,繼發(fā)的雙糖酶分泌不足,使腸腔內的糖類消化不完全,并被腸道內細菌分解,使腸液的滲透壓增高,進一步造成水和電解質的喪失,加重腹瀉。細菌感染所致腹瀉包括腸毒性腸炎、侵襲性腸炎。而致病性大腸埃希菌不產生腸毒素及侵襲力,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

  小兒腹瀉(二)非感染性腹瀉

  主要是由飲食不當引起,以人工喂養(yǎng)的患兒為主。當攝入食物的量、質突然改變超過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時,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而堆積于小腸上部,使局部酸度減低,腸道下部細菌上移和繁殖,造成內源性感染和消化功能紊亂,腸蠕動增加,引起腹瀉及水電解質紊亂。

  其他機制如牛奶過敏,胰腺功能障礙,胰液缺乏等均可致慢性腹瀉。

  3小兒腹瀉

  幾乎每個寶寶都不止一次地發(fā)生過腹瀉,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寶寶。所以,它是寶寶們最容易患的“小兒四病”之一。寶寶上吐下瀉時,媽咪們的心里都很著急,恨不能讓寶寶快快地好起來!于是,一股腦兒地給服用各種藥。然而,寶寶非但不見好,反而越來越止不住地瀉,甚至拖至幾個月不愈,使寶寶的生長發(fā)育受到很大影響,有時甚至危及生命。為了寶寶平安健康長大,媽咪對寶寶腹瀉病的防治及護理應該多多了解:

  何謂寶寶腹瀉病?

  小兒腹瀉病是由多種病原及多種病因而引起的一種疾病?;純捍蠖鄶?shù)是2歲以下的寶寶,6—11月的嬰兒尤為高發(fā)。腹瀉的高峰主要發(fā)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夏季腹瀉通常是由細菌感染所致,多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瀉多由輪狀病毒引起,以稀水樣或稀糊便多見,但無腥臭味。

  腹瀉的發(fā)病率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治療,死亡率也很高。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腹瀉所導致的身體脫水和體內電解質紊亂。

  為何寶寶容易發(fā)生腹瀉

  緣由1

  由于1—2歲的寶寶生長發(fā)育特別迅速,所以,身體需要的營養(yǎng)及熱能較多。然而,消化器官卻未完全發(fā)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較少。因此,消化能力較弱,容易發(fā)生腹瀉。

  緣由2

  由于神經系統(tǒng)對胃腸的調節(jié)功能差,所以,飲食稍有改變,如對添加的離乳食品不適應、短時間添加的種類太多,或一次喂得太多、突然斷奶;或是飲食不當,如吃了不易消化的蛋白質食物;氣溫低身體受涼加快了腸蠕動、天太熱,消化液分泌減少及秋天溫差大、小肚子易受涼等,都可引起腹瀉。

  緣由3

  由于全身及胃腸道免疫力較低,所以,只要食物或食具稍有污染,便可引起腹瀉;寶寶因抵抗力較低而易發(fā)生呼吸道感染,在患感冒、肺炎、中耳炎時,也??梢鸶篂a。

  怎樣判斷寶寶患了腹瀉?

  判斷1 根據(jù)排便次數(shù)

  正常寶寶的大便一般每天1—2次,呈黃色條狀物。腹瀉時即會比正常情況下排便增多,輕者4-6次,重者可達10次以上,甚至數(shù)十次。

  判斷2 根據(jù)大便性狀

  為稀水便、蛋花湯樣便,有時是黏液便或膿血便。寶寶同時伴有吐奶、腹脹、發(fā)熱、煩躁不安,精神不佳等表現(xiàn)。

  具體的分類

  按病因分 感染性、非感染性

  按病程分 急性:<2周<>

  遷延性:2周~2個月

  慢性:>2個月

  按病情分

  輕型

  僅有大便改變,無脫水及電解質改變或。

  全身癥狀

  重型

  腹瀉伴有脫水和電解質改變和/或全身。

  感染中毒癥狀

  4小兒腹瀉臨床表現(xiàn)

  (一)腹瀉分期

  1.急性腹瀉病程在2周以下者。

  2.遷延性腹瀉病程持續(xù)2周至2月者。

  3.慢性腹瀉病程持續(xù)2月以上者。

  (二)腹瀉分型

  1.腹瀉

  按程度分2型:輕型(單純性腹瀉)、重型(中毒性腹瀉)。

  (1)輕型腹瀉

  多為飲食因素或腸道外感染所致,或由腸道內病毒或非侵襲性細菌引起。主要是胃腸道癥狀,其每日大便次數(shù)多在10次以下,少數(shù)病例可達十幾次,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帶水,呈黃色,有酸味,常見白色或黃白色奶瓣(皂塊)和泡沫,可混有少量粘液。一般無發(fā)熱或發(fā)熱不高,伴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嘔吐,無明顯的全身癥狀,精神尚好,無脫水癥狀,多在數(shù)日內痊愈。

  (2)重型腹瀉多因腸道感染引起

  1)胃腸道癥狀腹瀉頻繁,10~30次/日以上,水份多而糞質少,或混有粘液的稀水便多,同時可伴有腹脹和嘔吐。

  2)脫水

  脫水程度分輕、中、重三度。脫水性質:分等滲、低滲、高滲性三種。

  脫水一般分為三度

  輕度脫水

  失水量約為體重的5%(50ml/kg)。精神稍差,皮膚干燥、彈性稍低、眼窩、前囟稍凹陷,哭時有淚,口腔粘膜稍干燥,尿量稍減少。

  中度脫水

  失水量約占體重的5%~10%以上(50~100ml/kg)。精神萎靡,皮膚干燥、彈性差,捏起皮膚皺褶展開緩慢,眼窩和前囟明顯凹陷,哭時少淚,口腔粘膜干燥,四肢稍涼,尿量減少。

  重度脫水

  失水量約為體重的10%以上(100~120ml/kg)。精神極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或昏迷。皮膚明顯干燥、彈性極差,捏起皮膚皺褶不易展平,眼窩和前囟深陷,眼瞼不能閉合,哭時無淚,口腔粘膜極干燥。

  脫水性質因水和電解質丟失比例的不同,可分為等滲性脫水、低滲性脫水和高滲性脫水。

  (1)等滲性脫水

  水與電解質成比例地丟失,血清鈉在130~150mmol/L之間 (300~345mg%)。各種病因所致的脫水,其失水和失鈉的比例可不同,若其比例相差不大時,通過腎臟調節(jié),可使體液維持在等滲狀態(tài),故等滲性脫水較多見。這類脫水主要丟失細胞外液,臨床上表現(xiàn)為一般性的脫水癥狀。

  如體重減輕,口渴不安,皮膚蒼白、干燥、彈力減低,前囟及眼窩凹陷,粘膜干燥,心音低鈍,唾液和眼淚減少,重者可導致循環(huán)障礙與休克。

  (2)低滲性脫水

  電解質的丟失相對多于水的丟水,血鈉低于130mmol/L(300mg%)。這類脫水由于腹瀉較重,病程較長,糞質鈉常丟失極多;又因腹瀉期間飲水偏多,輸液時單純用葡萄糖溶液,而給鈉溶液較少,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過低,一部分水進入細胞內,血容量明顯減少。低滲性脫水多見于吐瀉日久不止的營養(yǎng)不良患兒,在失水量相同的情況下,脫水癥狀較其他兩種脫水嚴重。因口渴不明顯,而循環(huán)血量卻明顯減少,故更易發(fā)生休克。因腦神經細胞水腫,可出現(xiàn)煩躁不安、嗜睡、昏迷或驚厥。

  (3)高滲性脫水

  水的丟失相對比電解質丟失多,血鈉超過 150mmol/L(345mg%)。這類脫水由于細胞外液滲透壓較高,細胞內液一部分水轉移到細胞外,主要表現(xiàn)為細胞內脫水。如腹瀉初起,有發(fā)熱,喝水少,病后進食未減者,容易引起高滲性脫水。濫用含鈉溶液治療,如口服或注射含鈉溶液較多(如單純用生理鹽水補液),也可造成高滲性脫水。在失水量相同的情況下,其脫水體征比其他兩種脫水為輕,循環(huán)障礙的癥狀也最輕,但嚴重脫水時亦可發(fā)生休克。由于高滲和細胞內脫水,可使粘膜和皮膚干燥,出現(xiàn)煩渴、高熱、煩躁不安、肌張力增高甚至驚厥。嚴重高滲可使神經細胞脫水、腦實質皺縮、腦脊液壓力降低、腦血管擴張甚至破裂出血(新生兒顱內出血),亦可發(fā)生腦血栓。

  3)代謝性酸中毒

  病兒呼吸深快,有蘋果酸味,口唇櫻桃紅色或口周發(fā)紺,煩躁不安或精神萎靡、昏睡。血漿碳酸氫根離子降低,PH<7.3。<>

  4)低血鉀癥

  患兒精神萎靡,哭聲小,肌無力,腹脹、腸麻痹、尿潴留、心率減慢、心音低鈍、心律失常,嚴重者可因心臟停搏,呼吸肌麻痹而死亡。血清鉀低于3.5mmol/l,心電圖可有不同程度的改變。

  5)低血鈣癥

  易出現(xiàn)在腹瀉較久或有活動性佝僂病患兒,尤其易發(fā)生在輸液和酸中毒糾正后,可發(fā)生喉痙攣、手足搐搦、驚厥,一般血清鈣低于2mmol/l。

  6)低鎂血癥

  當?shù)脱}癥狀用鈣劑治療無效時,應考慮此癥的可能,血鎂常低于0.6mmol/l。

  7)低磷血癥

  重者血磷可低于0.5mmol/l,患兒可嗜睡、昏迷、軟弱乏力、心肌收縮無力、呼吸變淺、溶血、糖尿等。

  5小兒腹瀉并發(fā)癥編

  腹瀉常導致營養(yǎng)不良、多種維生素缺乏和多種感染。

  1.消化道外感染 消化道外感染可能是腹瀉的病因,但也常因腹瀉后全身抵抗力低下而受感染。常見的有皮膚化膿性感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靜脈炎和敗血癥。病毒性腸炎偶有并發(fā)心肌炎。

  2.鵝口瘡病程遷延或原有營養(yǎng)不良的患兒易并發(fā)鵝口瘡,尤在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后更多,如不及時停藥,真菌可侵及腸道,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

  3.中毒性肝炎腹瀉病程中可出現(xiàn)黃疸,多見于原有營養(yǎng)不良的患兒??赡艽竽c桿菌引起的腸炎,并發(fā)大腸桿菌敗血癥,導致中毒性肝炎。腹瀉后病情很快加重,出現(xiàn)黃疸后很快死亡。但如及早發(fā)現(xiàn)及時注射多粘菌素、氨芐或羧芐青霉素,多數(shù)可治愈。

  4.營養(yǎng)不良和維生素缺乏腹瀉遷延日久,或反復多次禁食、長期熱量不足,易導致營養(yǎng)不良、貧血和維A缺乏。久瀉致肝功受損,維生素K吸收減少和凝血酶原減低,而致出血。

  5.其他脫水重時可并發(fā)急性腎功能衰竭。此外有:中毒性腸麻痹、腸出血、腸穿孔、腸套疊和胃擴張。還可因輸液不當引起急性心力衰竭、高鈉或低鈉血癥,或高鉀血癥。小嬰兒嘔吐護理不周時可引起窒息。

  小兒腹瀉診斷

  根據(jù)發(fā)病季節(jié)、病史(包括喂養(yǎng)史和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xiàn)和大便性狀,結合大便常規(guī)檢查、細菌培養(yǎng)、補體結合試驗、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及電鏡檢查等作出臨床診斷。須判定有物脫水、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

  根據(jù)病史、體格檢查和大便性狀易于作出臨床診斷。按照腹瀉的病期和癥狀的輕重,作出分期、分型;并判斷有無脫水及脫水的程度與性質、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注意尋找病因,如喂養(yǎng)不當、腸道內外感染等。

  (一) 診斷依據(jù)

  1.大便性狀有改變,呈稀便、水樣便、粘液便或膿血便。2.大便次數(shù)比平時增多。

  (二) 根據(jù)病程分為

  1.急性腹瀉-病程在2周以內。2.遷延性腹瀉-病程在2周至2個月。3.慢性腹瀉-病程在2個月以上。

  (三) 根據(jù)病情分為

  1.輕型無脫水、無中毒癥狀。2.中型 輕至中度脫水或有輕度中毒癥狀。3.重型 重度脫水或有明顯中毒癥狀。

  (四) 病因學診斷

  1.感染性腹瀉

  1) 急性腸炎可根據(jù)大便性狀、糞便鏡檢、流行季節(jié)及發(fā)病年齡估計最可能的病原,以作為用藥的參考。流行性腹瀉水樣便多為輪狀病毒或產毒性細菌感染,尤其是2歲以下嬰幼兒,發(fā)生在秋冬季節(jié),以輪狀病毒腸炎可能性較大;發(fā)生在夏季,以ETEC 腸炎可能性大。如糞便為粘液或膿血便,應考慮侵襲性細菌感染,如EIEC 腸炎、空腸彎曲菌腸炎或沙門菌腸炎等。

  2) 有條件的單位應進行細菌、病毒及寄生蟲等病原學檢查。大便鏡檢有較多白細胞者可做大便細菌培養(yǎng);疑為病毒性腸炎者可取急性期( 發(fā)病3天以內) 大便濾液或離心上清液染色后用電鏡或免疫電鏡檢查;還可用免疫學的方法(如ELISA,固相放射免疫法等)檢測糞便中病毒抗原,血清中特異性抗體。病毒 RNA凝膠電泳,可直接從糞便中提取RNA,按特征性RNA圖譜進行輪狀病毒電泳分型,有長型和短型之分。各種病原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學檢查雖對臨床幫助不大,但對流行病學調查和回顧性診斷頗有意義。病原明確后可按病原學進行診斷,如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空腸彎曲菌腸炎、輪狀病毒腸炎等。

  2.非感染性腹瀉

  根據(jù)病史、癥狀及檢查分析可診斷為食餌性腹瀉、癥狀性腹瀉、過敏性腹瀉等。

  (五) 脫水的評估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血液電解質及二氧化碳結合力測定,判斷脫水程度、性質、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的情況。

史上全明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