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民福康養(yǎng)生 > 查疾病 > 確診乳腺癌的具體方式

確診乳腺癌的具體方式

  乳腺檢查最常用的方法有乳房鉬靶攝片、超聲波檢查、CT乳腺導管造影、乳管鏡、刺穿活檢腫塊及切片活檢等。如果摸到硬實、位置和形狀固定、邊界不規(guī)則的硬塊且進行增大時,這時你就要提高警惕了,很可能是乳腺癌。部分患者由于乳腺腫塊太小,無法利用B超等確診,對于這種情況只能以肺部、腦部、骨轉移等癥狀作首診。

  確診乳腺癌的具體方式

  1、定期體檢

  定期體檢是指到醫(yī)院,讓專職從事乳腺疾病診治工作的有經驗的醫(yī)師再次全面觸診檢查。按年齡,建議20到50歲的女性每年定期做一次檢查,50歲以上的女性則每半年應做一次乳房檢查。

  2、病史

  腫塊常是乳腺癌患者首發(fā)癥狀,須問明出現(xiàn)的時間、生長速度及近期有否改變,是否疼,及疼痛的性質,乳頭糜爛、溢液的時間與性質,腋窩有無腫塊,是否合并妊娠及哺乳。月經史及家族史也很重要。

  3、輔助檢查

  乳腺檢查最常用的方法有乳房鉬靶攝片、超聲波檢查、CT乳腺導管造影、乳管鏡、刺穿活檢腫塊及切片活檢等。具體應根據病情需要,由醫(yī)師決定檢查項目。

  (1)B超掃描

  對鑒別腫塊囊性還是實質性有幫助。乳腺癌往往呈規(guī)則低回聲腫塊,也有呈過強回聲灶、不規(guī)則的實質性破壞回聲帶或呈不典型囊性腫物,但需與囊性增生病分區(qū)。B超對早期乳癌診斷價值不大。

  (2)超聲

  超聲檢查無損傷性,可以反復應用。對乳腺組織較致密者應用超聲檢查較有價值,但主要用途是鑒別腫塊系囊性還是實性。超聲檢查對乳腺癌診斷的正確率為80%-85%。癌腫向周圍組織浸潤而形成的強回聲帶,正常乳房結構破壞以及腫塊上方局部皮膚增厚或凹陷等圖像,均為診斷乳腺癌的重要參考指標。

  (3)X線檢查

  乳腺照相是乳腺癌診斷的常用方法,常見的乳腺疾病在X線片上表現(xiàn)一般可分為腫塊或結節(jié)病變、鈣化影及皮膚增厚、導管影改變等。腫塊的密度較高,邊緣有毛刺征象時對診斷十分有助。毛刺較長超過病灶直徑時稱為星形病變。X線片中顯示腫塊常比臨床觸診為小,此亦為惡性征象之一。片中的鈣化點應注意其形狀、大小、密度,同時考慮鈣化點的數(shù)量和分布。當鈣化點群集時,尤其集中在1cm范圍內,則乳腺癌的可能性很大。鈣化點超過10個以上時,惡性可能性很大。

  (4)CT掃描

  作為乳腺攝影補充,有助于對致密型乳腺中惡性病變和遠處轉移灶的檢出。因價格昂貴,很少采用。

  (5)透照法

  利用癌組織優(yōu)先吸收近紅外線后,呈現(xiàn)棕灰色、褐色或黑色的不同顏色圖像,協(xié)助臨床診斷。這是比較常用的乳腺癌的診斷方法。

  (6)近紅外線掃描

  近紅外線的波長為600-900ym,易穿透軟組織。利用紅外線透過乳房不同密度組織顯示出各種不同灰度影,從而顯示乳房腫塊。此外,紅外線對血紅蛋白的敏感性強,乳房血管影顯示清晰。乳腺癌常有局部血運增加,附近血管變粗,紅外線對此有較好的圖像顯示,有助于診斷。

  (7)腫瘤標記物測定

  如癌胚抗原(CEA)測定作為輔助診斷,尤對伴有骨、內臟轉移者有助。此外,血清中催乳素、降鈣素、乳酸脫氫酶同功酶等,均可作為診斷參考。 1、鉬靶、干板攝片:可見取形態(tài)不一,密度增高,邊緣不規(guī)則的腫塊,有的呈放射狀毛刺,伴微細鈣化、血管增粗,部分也可見皮膚增厚,乳頭回縮等繼發(fā)性癥狀。對導管內病變可行導管造影協(xié)助診斷。

  (8)熱圖像檢查

  應用圖像顯示體表溫度分市,由于癌細胞增殖快、血運豐富則相應體表溫度較周圍組織高,用此差異可做出診斷。這種診斷方法缺乏確切的圖像標準,熱異常部位與腫瘤不相對應,診斷符合率差,近年來漸少應用。

  溫馨提示

  乳腺癌的診斷方法很多,對乳腺癌早期疑似病例應合理選擇診斷方法或聯(lián)合應用。對可疑病例可行臨床體檢+鉬靶X線攝片+針吸等聯(lián)合診斷方法,提高乳腺癌早期診斷率,進而提高乳腺癌治愈率。

  參考文獻

  《教您早期診治乳腺癌》《中華腫瘤臨床診治系列叢書:乳腺癌》

史上全明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