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驗配中心的嬰幼兒就診時,大多數(shù)已檢查了ABR,根據ABR的結果,推測其殘余聽力,這里要聲明的是 ABR不能直接表示嬰幼兒的聽力,它只代表3000Hz以上的頻帶濾波刺激腦干后,各個神經核反應通透性和連續(xù)性的問題,但是,可以通過V波閾值來推測純音聽力.例如,正常人的V波閾值是25dB,ABR結果100dB以內減25dB,100dB以上減15dB.再根據行為測聽的反應,如鼓(主頻范圍 500Hz),雙響筒(主頻范圍1000-2000Hz),碰鐘(主頻范圍8000Hz)。假設一條純音曲線,輸入到助聽器內,給嬰幼兒戴上,觀察他的客觀反應:
1.一個月內,不哭、不鬧、有反應。說明助聽器增益曲線合適,再戴兩個月觀察。
2.一個月內,哭鬧甚至嘔吐,這時,要把助聽器增益減小,再觀察。
3.一個月內,不哭、不鬧、無反應,要把助聽器增益放大。
嬰幼兒要建立聽覺的概念,不要將聲音處理變形太大,佩戴初期,只選擇一個基本程序,電腦默認的標準曲線要全部降一點點,因為嬰幼兒經常會和媽媽或保姆呆在安靜的房間里,開始的增益不要太大,不要養(yǎng)成大而響的聆聽習慣,要養(yǎng)成溫柔而清晰的聆聽習慣,并給以后留下盡可能大一些的增益空間。
對于嬰幼兒的聆聽反應,家長和驗配人員要學會觀察,嬰幼兒戴助聽器的反應不是說話,而是一系列行為反應。如眼睛活動加快,自發(fā)聲音增多,表情豐富,聽到聲音,肢體活動活躍等等。初期反應1-3個月,明顯變化是半年以上。
嬰幼兒的聽力語言康復效果有幾方面的決定因素:
1.聽力損失診斷的時間越早越好
2.殘余聽力的水平越高越好
3.配戴助聽器的時間越早越好
4.助聽器的技術含量越高越好
5.驗配人員的專業(yè)能力越強越好
6.家長培養(yǎng)教育聾兒的信心、毅力、文化素質越高越好
基于以上諸多因素,嬰幼兒佩戴助聽器后,媽媽要記康復日記,記錄每天孩子聽到任何聲音的表現(xiàn),并且經常到驗配中心復查,檢查助聽器的使用,佩戴方法,康復效果評估。
嬰幼兒的聽力語言康復的第一步是養(yǎng)成聆聽的習慣,不用著急讓他反應,聽多了,才會有識別,最后反饋,語言的形成就象大壩蓄水一樣,只有不斷地、反復地、語言和各種不同聲音的刺激(蓄水過程),才能學會說話(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