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
一般治療
一、西醫(yī)治療
1.病原處理
抗生素:首選青霉素,它能殺滅白喉桿菌。與抗毒素合用,可提高療效,縮短病程,使病原菌更快地陰轉,減少帶菌率。劑量為80萬~160萬U/次,2次/d肌內注射,連用5~10天。對青霉素過敏者可用紅霉素。40~50mg/(kg?d),分4次口服,用7~10天。
白喉帶菌者的處理 先作白喉桿菌毒力試驗,陽性者隔離,并用青霉素或紅霉素治療,劑量同前,不必用抗毒素。培養(yǎng)連續(xù)3次陰性后解除隔離,對頑固帶菌者可考慮扁桃體摘除。白喉恢復期帶菌者如需作扁桃體摘除,必須在痊愈后3個月,心臟完全正常時進行。
2.藥物治療
1)白喉抗毒素
抗毒素為治療白喉的特效藥,可以中和局部病灶和血循環(huán)中的游離毒素,但不能中和已進入細胞的毒素,因此應盡早、足量應用。對高度可疑或臨床病例,不必等待化驗結果,應及時給予。抗毒素的劑量應根據(jù)假膜的范圍、部位、中毒癥狀的輕重和治療早晚而定,假膜侵及范圍,輕、中型患者用3萬~5萬U,重型患者用6萬~10萬U,咽白喉應減量,治療晚者應加量。
用法:注射前必須先作皮膚試驗。皮試陰性者應采取一次足量給予。目前認為靜脈注射優(yōu)于肌內注射??蓪?0000U的抗毒素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靜脈滴注,15滴/min,無反應則可增快到2ml/min、3ml/min,最大可達到4ml/min。靜脈注射抗毒素血清量,成人不得超過40ml(10000U的抗毒素為5ml血清),小兒不超過0.8ml/kg體重。也可在皮試陰性后,先肌內注射1/3~1/2抗毒素量,觀察30min,如無反應,再將余量稀釋于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如皮試陽性,則須用脫敏注射法。
抗毒血清注射可引起血清過敏反應,其臨床表現(xiàn)及處理措施如下
①血清過敏性休克屬
第I型變態(tài)反應,雖很少見,但可引起死亡,注射后幾分鐘內即可發(fā)生過敏性休克。
用藥:應立即靜脈注射腎上腺素0.5~1ml,繼以皮下注射1ml,同時肌內注射抗組胺類藥物,如異丙嗪,病情嚴重者應盡快靜脈滴注氫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
②血清病
屬第Ⅲ型變態(tài)反應,多發(fā)生于注射后7~14天。系由抗原抗體復合物引起。多從注射部位開始,然后遍及全身,患者可感奇癢。
用藥:近年來由于制品較純,血清病已很少見。治療可給苯海拉明或異丙嗪等,連服數(shù)天至皮疹消退。重癥者亦可用皮質激素類藥物。
③即刻發(fā)熱反應:
注射抗毒血清后24h內,可出現(xiàn)發(fā)冷、發(fā)熱反應,給予對癥處理即可。如出現(xiàn)過高熱反應,可危及患者生命,須迅速采取有效的退熱措施。
用藥:并給肌注異丙嗪之類藥物。
2)中毒癥狀嚴重者
應給予恰當?shù)膶ΠY處理。
如煩躁時可給鎮(zhèn)靜劑,或注射硫酸鎂,除鎮(zhèn)靜外,還能作用于神經(jīng)細胞的類脂質,從而減低神經(jīng)細胞與白喉毒素的結合力。激素類藥物可減輕癥狀,如潑尼松龍、地塞米松、氫化可的松等,一般采用中等劑量。
并發(fā)心肌炎者,可給三磷腺苷40~80mg。大劑量維生素B1和維生素C也有必要。
軟腭麻痹可給予鼻飼,呼吸機麻痹可給呼吸機呼吸。
3.其他治療
咽白喉伴呼吸道梗阻時,可采用直接喉鏡抽取假膜和分泌物;或喉部插管法,可解除喉頭部位的梗阻,如假膜已蔓延到氣管、支氣管,須行氣管切開,切開后須嚴密觀察患者,及時抽取分泌物,預防窒息及肺炎的發(fā)生。病情好轉后及時拔管,以免喉頭或氣管狹窄。如無條件做氣管切開,又須緊急處理時,可用粗針頭在頸前中線上,相當于甲狀軟骨下緣與氣管第一環(huán)狀軟骨之間刺入氣管,以協(xié)助通氣。
白喉中醫(yī)治療
辨證論治
二、中醫(yī)治療方法
(1)風熱疫毒
初起惡寒發(fā)熱,伴見頭痛,咽痛,全身不適,有汗或無汗,咽部多見紅腫,附有點狀假膜,不易拭去,吞咽困難,舌質紅、苔薄白,脈浮數(shù)。
治法:清熱解毒,肅肺利咽。
方藥:玄參、板藍根、山豆根、黃芩、金銀花、連翹、牛蒡子、薄荷、生甘草、土牛膝根。
(2)陰虛燥熱
咽部紅腫,喉間干燥,發(fā)熱口干,口氣臭穢,咳如犬吠,喉部有條狀假膜,顏色灰白或灰黃,甚則侵及懸雍垂和上腭部,飲水則嗆咳,舌質紅絳少津、苔黃或少,脈細數(shù)。
治法:養(yǎng)陰清肺,泄熱解毒。這是中醫(yī)治療的白喉方法中有效的一種。
方藥:玄參、生地、麥冬、川貝、赤芍、丹皮、板藍根、土牛膝根、山豆根、天花粉。
(3)疫毒攻喉
身熱目亦,咽痛明顯,假膜迅速蔓延,可波及咽喉深部,呼吸急促,煩躁不安,甚則吸氣困難,喉間痰多如拽鋸,胸高脅陷,面唇青紫,舌質深絳或紫暗、苔黃燥或灰而干,脈滑數(shù)。
治法:瀉火解毒,滌痰通腑。
方藥:黃連、黃芩、黃柏、山梔、生石膏、青礞石、鮮竹瀝、土牛膝根、赤芍、生大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