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睪結核
一般治療
附睪結核西醫(yī)治療
西醫(yī)對附睪結核的治療,主要有抗癆藥物及手術兩種途徑。使用抗癆藥物宜聯(lián)合應用,藥物及劑量如下:
鏈毒素:每日肌注1克,連用2周,以后每周2次,每次1克。
異煙肼:每次0.1克,每日3次口服。
對氨基水楊酸鈉:每日~12克,分3次口服。
上述藥物應用足量而不間斷,一般連續(xù)應用3~6個月,然后根據(jù)癥狀與體征,以及精液及前列腺液化驗來估計治療效果。倘若上述藥物療效不佳時,可考慮應用氨硫脲,環(huán)絲氨酸,乙硫異煙胺,吡嗪酰胺,卡那霉素等藥物治療。在藥物治療同時,應該注意休息,同時加強營養(yǎng),補充維生素。
當附睪結核結節(jié)較大,直徑超過0.5~1厘米,而且病變范圍廣泛,甚至產(chǎn)生結核性膿瘍或累及陰囊壁成為竇道時,經(jīng)抗癆治療效果不佳時,說明附睪結核已病入膏肓,附睪功能已喪失,留著不但多余,反倒可能對身體健康不利,所以干脆手術切除掉。若睪丸未遭波及,則必須保留睪丸。
勿須質(zhì)疑,雙側附睪切除,生育力隨即喪失。雖然有的醫(yī)生嘗試采用輸精管睪丸吻合術,但因手術的成功率很低,故手術后生育力的恢復機會也微乎其微。
辨證論治
附睪結核中醫(yī)治療
陽虛痰凝型
證見:附睪或睪丸呈慢性增大,并有不規(guī)則硬結,精索增粗呈念珠狀,陰囊部不適或下墜感;面色蒼白,畏寒肢冷,腰酸膝軟。舌質(zhì)淡,苔白,脈細弱。
治法:補益肝腎,溫經(jīng)通絡,化痰散結。
方藥
主方
(1)未潰者,用陽和湯(古驗方《外科證治全生集》)
處方:熟地黃30克,鹿角膠9克,肉桂末3克(沖服),姜炭2克,白芥子6克,麻黃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l劑。
(2)潰后用先天大造丸(古驗方)
處方:黨參20克,白術9克,當歸身12克,茯苓15克,菟絲子15克,枸杞子9克,黃精9克,牛膝9克,補骨脂10克,骨碎補10克,巴戟天10克,遠志6克,廣木香6克,青鹽6克,丁香6克,熟地黃20克,仙茅9克,何首烏20克,膠棗肉10克,肉蓯蓉9克,紫河車1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劑。
中成藥
(1)未潰者,用小金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2)潰后者,用河車大造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或參茸補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陰虛痰結型
證見:附睪或睪丸呈慢性增大,并有不規(guī)則硬結,子系增粗呈念珠狀,自覺附睪或睪丸腫脹隱痛;顴紅或面色潮紅,微熱,五心煩熱,午后潮熱,失眠盜汗,疲乏。舌質(zhì)紅,少苔,脈細數(shù)。
治法:補腎陰,降虛火,除痰濕。
方藥
主方
(1)未潰者,用滋陰除濕湯(黃吉堂《男科病》)
處方:川芎9克,當歸12克,白芍15克,熟地黃20克,柴胡10克,黃柏9克,陳皮6克,知母9克,貝母9克,澤瀉10克,地骨皮9克,甘草6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劑。
(2)潰后者,用知柏地黃丸(參見遺精陰虛火旺型藥方)。
中成藥
(1)知柏地黃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2)杞菊地黃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3)六味地黃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