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 如何辨別它的體貌特征

  生地,可能很多的年輕人都沒見到過長成什么樣子,就只知道它是中草藥里面的一種,下面小編就來為你介紹一下關(guān)于生地的一些體貌特征,大家一起往下看看吧!

  生地

  別名生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多年生草本植物,體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細(xì)胞長柔毛和腺毛。根莖肉質(zhì),鮮時黃色,在栽培條件下,直徑可達(dá)5.5厘米,莖紫紅色。葉通常在莖基部集成蓮座狀,向上則強(qiáng)烈縮小成苞片,或逐漸縮小而在莖上互生;喜氣候溫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主產(chǎn)于中國河南、河北、內(nèi)蒙古及東北等地,有清熱涼血、益陰生津之功效。李時珍對生地黃的評價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輕身不老。

別名生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

  特征

  體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細(xì)胞長柔毛和腺毛。根莖肉質(zhì),鮮時黃色,在栽培條件下,直徑可達(dá)5.5厘米,莖紫紅色。葉通常在莖基部集成蓮座狀,向上則強(qiáng)烈縮小成苞片,或逐漸縮小而在莖上互生;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上面綠色,下面略帶紫色或成紫紅色,長2-13厘米,寬1-6厘米,邊緣具不規(guī)則圓齒或鈍鋸齒以至牙齒;基部漸狹成柄,葉脈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ň唛L0.5-3厘米之梗,梗細(xì)弱,彎曲而后上升,在莖頂部略排列成總狀花序,或幾全部單生葉腋而分散在莖上;萼長1-1.5厘米,密被多細(xì)胞長柔毛和白色長毛,具10條隆起的脈;萼齒5枚,矩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長0.5-0.6厘米,寬0.2-0.3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開裂而使萼齒總數(shù)達(dá)7枚之多;花冠長3-4.5厘米;花冠筒多少弓曲,外面紫紅色,被多細(xì)胞長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鈍或微凹,內(nèi)面黃紫色,外面紫紅色,兩面均被多細(xì)胞長柔毛,長5-7毫米,寬4-10毫米;雄蕊4枚;藥室矩圓形,長2.5毫米,寬1.5毫米,基部叉開,而使兩藥室常排成一直線,子房幼時2室,老時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無毛;花柱頂部擴(kuò)大成2枚片狀柱頭。蒴果卵形至長卵形,長1-1.5厘米。花果期4-7月。

  各家論述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味甘,寒。主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痹。生者尤良。

  《名醫(yī)別錄》:大寒。主治婦人崩中血不止,及產(chǎn)后血上薄心、悶絕,傷身、胎動、下血,胎不落,墮墜,宛折,瘀血,留血,衄血,吐血,皆搗飲之。 《藥性論》:君。能補(bǔ)虛損,溫中下氣,通血脈。治產(chǎn)后腹痛,主吐血不止。又云生地黃,味甘,平,無毒。解諸熱,破血,通利月水閉絕。不利水道,搗薄心腹,能消瘀血。病人虛而多熱,加而用之。

  《日華子本草》:干地黃,助心膽氣,安魂定魄,治驚悸,勞劣心肺損,吐血鼻衄,婦人崩中血運(yùn),助筋骨,長志。日干者,平,火干者,溫。

  《開寶本草》:味甘、苦,寒,無毒。主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下血,破惡血、溺血,利大小腸,去胃中宿食,飽力斷絕,補(bǔ)五臟內(nèi)傷不足,通血脈,益氣力,利耳目。生者大寒。主婦人崩中血不止,及產(chǎn)后血上薄心悶絕,傷身胎動下血,胎不落;墮墜,踠折,瘀血,留血,衄鼻,吐血,皆搗飲之。

  《本草圖經(jīng)》:《海上方》:治一切心痛,無問新久。以生地一味,隨人所食多少,搗絞取汁,搜面作飪或冷淘食,良久當(dāng)利出蟲,長一蟲許,頭似壁宮,后不復(fù)患矣。昔有人患此病二年,深以為恨,臨終戒其家人,吾死后當(dāng)剖去病本。從其言果得出,置子竹節(jié)中,因食地黃飪亦與之,隨即壞爛。由此得方。劉禹錫《傳信方》孔其高:貞元十年,過高舍人崔抗女,患心痛垂絕,遂作地黃冷淘食,使吐一物,可方寸匕,狀如蛤蟆,無足目,似有口,遂愈。

  生地的功效與作用

  具有清熱涼血功效用于溫?zé)岵崛霠I血,壯熱神昏,口干舌絳。如清營湯。

  結(jié)語:文中介紹了關(guān)于生地的形成特征,它的直徑可達(dá)到5.5厘米,在古時候的一些中草藥的書本記載中,有很多關(guān)于生地的功效介紹,從而可見生地的悠久歷史!

點(diǎn)擊查看更多:

生地 生地的功效與作用 史上全明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