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翁的食療作用與功能主治

  白頭翁是一種鳥的名字,它還是一味中藥的名字,不僅如此,它的別名都很有趣,與人有關(guān),那么我們就通過文章去尋找它有哪些有趣的別名,作為中藥又有哪些作用和療效。

  別名: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野丈人、胡王使者、白頭公。

  功效作用:清熱涼血,解毒。治熱毒血痢,溫瘧寒熱,鼻衄,血痔。

  英文名:Chinese Pulsatilla Root, Root of Chinese Pulsatilla.

  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毒性:有毒(一說無毒)。

  歸經(jīng):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

  藥性:

  藥味:

  植物介紹

  【學(xué)名】Pulsatilla chinensis (Bunge) Regel.

  【英文名】anemone,wood anemone,wild-flower,pasqueflower.

  【別名】老公花、毛姑朵花。

  【分類】毛茛科,白頭翁屬。

  【形態(tài)特征】宿根草本,根圓錐形,有縱紋,全株密被白色長(zhǎng)柔毛,株高10-40厘米,通常20-30厘米?;~4-5片,三全裂,有時(shí)為三出復(fù)葉。花單朵頂生,徑約3-4厘米,萼片花瓣?duì)睿?片排成2輪,藍(lán)紫色,外被白色柔毛;雄蕊多數(shù),鮮黃色;花期3-5月。瘦果,密集成頭狀,花柱宿存,銀絲狀,形似白頭老翁,故得名白頭翁或老公花。

  【分布】原產(chǎn)中國(guó),華北、江蘇、東北等地均有分布。多野生,亦可作花卉或藥用植物栽培。

  【習(xí)性】性喜涼爽氣候,耐寒,要求向陽、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

  【繁殖栽培】播種或分株繁殖。

  分株法應(yīng)用較多,在秋季進(jìn)行。

  4月下旬采種。種子細(xì)小,播種要精細(xì),以盆播為宜。秋播或春播。

  本為野生植物,性強(qiáng)健,栽培管理粗放。

  【園林用途】白頭翁在園林中可作自然栽植,用于布置花壇、道路兩旁,或點(diǎn)綴于林間空地。花期早,植株矮小,是理想的地被植物品種,果期羽毛狀花柱宿存,形如頭狀,極為別致。

  【其它用途】根可入藥,詳見下文。

  食療作用

  白頭翁味苦,性寒;歸胃、大腸經(jīng);

  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燥濕殺蟲的功效;

  主治熱毒痢疾,鼻衄,血痔,帶下,陰癢,癰瘡,瘰疬。

  中藥介紹

  【藥材名】白頭翁

  【拉丁名】 RADIX PULSATILLAE.

  【英文名】anemone root.

  【別名】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

  【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白頭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Regel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考證】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①《別錄》:“白頭翁生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采?!?②《唐本草》: “白頭翁,其葉似芍藥而大,抽一莖,莖頭一花,紫色,似木堇花,實(shí)大者如雞子,白毛寸余。正似白頭老翁,故名焉?!醑煻玖。评m(xù)斷而扁?!? ③《蜀本草》:“《圖經(jīng)》云,(白頭翁)有細(xì)毛,不滑澤,花蕊 黃,今所在有之。二月采花,四月采實(shí),八月采根,皆日干?!? ④《開寶本草》:“今驗(yàn)此草叢生,狀如白薇而柔細(xì)稍長(zhǎng),葉生莖頭,如杏葉,上有細(xì)白毛,近根者有白茸?!短谱ⅰ吩?葉似芍藥,實(shí)大如雞子,白毛寸余,此皆誤矣。” ⑤ 《本草衍義》:“白頭翁,生河南洛陽界及新安土山中?!?/p>

  【生藥材鑒定】干燥的根呈圓柱形至圓錐形,稍扭曲,或有破皮處,長(zhǎng)6~15厘米, 直徑0.5~1.7 厘米。外皮黃棕色或灰棕色,多已脫落,殘留者亦易剝落,不帶外皮者呈灰黃色或淡黃褐色,具縱皺及斑狀的支根痕,皮破處有網(wǎng)狀裂紋或裂 隙。根頭頂端叢生白色毛茸及除去莖葉的痕跡。質(zhì)硬而脆。斷面較平坦,外部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木心淡黃色。氣微,味苦澀。以條粗長(zhǎng)、整齊、外表灰黃色、根 頭部有白色毛茸者為佳。商品白頭翁,各地使用的品種頗不一致,其主要的尚有:薔薇科植物委陵菜 Potentilla chinensis Ser. 的根或帶有地上部分的根(參見“委陵菜”條),使用于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廣西、福建、四川、貴州、安徽、江蘇等地;翻白草 P. Discolor Bge. 的根或帶根全草(參見 “翻白草” 條),使用于河南、安徽、江蘇、江西、廣西、廣東等 地;毛莨科植物野棉花 Anemone vitifolia Buch.-Ham. 的 根(參見“野棉花根”條),使用于陜西、四川、甘肅等地;打破碗花花 A. Upehensis Lem. 的根(參見”打破碗花花”條), 使用于甘肅等地;大火草 A. Tomentosa (Maxim.) Pei的根(參見“大火草根”條),使用于四川、甘肅等地。此外,尚有下列幾種同屬植物亦同等入藥: ①興安白頭翁 Pulsatilla dahurica (Fisch. ) Spr. 根出葉2回羽狀全裂,終裂片 線狀披針形,寬4~10毫米,先端銳 尖,上方常有1至數(shù)個(gè)粗銳鋸齒;花淡藍(lán)紫色,花被長(zhǎng)圓形,長(zhǎng)2~2.8 厘米。分布東北. ② 朝鮮白頭翁 Pulsatilla koreana Nakai 根出葉2回羽狀全裂,側(cè)生的兩對(duì)全裂片無柄,頂端的一片有柄,廣菱形,再作2~3深裂; 花鮮紅色或紫紅色。分布東北。③細(xì)葉白頭翁 Pulsatilla turczaninovii Krylov et Serg. 根出葉3回羽狀分裂,終裂片狹線形,寬1~2.5毫米; 花大,藍(lán)紫色,花被片不反折,外面被伏毛。 分布東北及內(nèi)蒙古、河北等地。 ④蒙古白頭翁 Pulsatilla ambigua Turcz. Ex Pritz.基生葉2回全裂,終裂片寬0.8~1.5毫米,側(cè)生裂 片無柄,近羽狀深裂,上面幾無毛,下面被長(zhǎng)柔毛:花紫色, 花被外面密生柔毛。 分布內(nèi)蒙古、新疆。顯微鑒定: 根橫切面:表皮、皮層、內(nèi)皮層通常己脫落,韌皮部寬廣,外側(cè)細(xì)胞棕色,壁木栓化;韌皮纖維單個(gè)散在、數(shù)個(gè)成束,壁較厚或有的根無纖維。形成層環(huán)明顯。木質(zhì)部射線較寬;導(dǎo)管單個(gè)散在可有的根無纖維。形成層環(huán)明顯。木質(zhì)部射線較寬;導(dǎo)管單個(gè)散在或數(shù)個(gè)成群;木纖維壁厚,非木化。較粗的根中央常為薄壁細(xì)胞。粉末:灰黃白色。①韌皮纖維梭形,長(zhǎng)100-390μm,直徑16-42μm ,壁厚6-13μm,木化,有的層紋較密,孔溝明顯;另有少數(shù)纖維甚短,形如石細(xì)胞。②非腺毛(糸根頭部殘留的葉柄基或幼葉的毛茸) 單細(xì)胞,細(xì)長(zhǎng),直徑13-27(-33) μm,壁厚2-14μm,木化,少數(shù)非木化,有的表面可見螺狀或雙螺狀紋理。③具緣紋孔、網(wǎng)紋及螺紋導(dǎo)管直徑10-72μm。此外,木栓化細(xì)胞類多角形;淀粉粒少數(shù),單粒直徑約至22μm,復(fù)粒由2-4分粒組成。

  性狀 

  本品呈類圓柱形或圓錐形,稍扭曲,長(zhǎng) 6~20cm,直徑 0.5~ 2cm。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規(guī)則縱皺紋或縱溝,皮部易脫落,露出黃色的木部,有的有網(wǎng)狀裂紋或裂隙,近根頭處常有朽狀凹洞。根頭部稍膨大,有白色絨毛,有的可見鞘狀葉柄殘基。質(zhì)硬而脆,斷面皮部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木部淡黃色。氣微,味微苦澀。

  鑒別

  (1) 本品粉末灰棕色。韌皮纖維梭形或紡錘形,長(zhǎng) 100~390 μm,直徑16~42μm,壁木化。非腺毛單細(xì)胞,直徑13~33μm,基部稍膨大,壁大多木化,有的可見螺狀或雙螺狀紋理。具緣紋孔、網(wǎng)紋及螺紋導(dǎo)管,直徑10~72μm。

  (2) 取本品粉末4g,加乙醇20ml,加熱回流 1小時(shí),濾過,濾液濃縮至約 6ml,放冷,加丙酮適量,則生成沉淀,濾過,速取沉淀少量(約 5mg),置試管中,加醋酐 1ml使溶解,沿管壁加硫酸 1ml,兩液接界處顯紅色或紅紫色環(huán)。

  【炮制】 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rùn)透,切薄片,干燥。

  【性味與歸經(jīng)】 苦,寒。歸胃、大腸經(jīng)。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

  【用法與用量】 9 ~15g 。

  【貯藏】 置通風(fēng)干燥處。

  【備注】

  (1)白頭翁為治阿米巴痢疾的要藥,單用較大劑量,即有效果。常用成方白頭翁湯,即以本品為主藥,配合黃連、黃柏、秦皮而成,既可用治阿米巴痢疾,也可用治菌痢。

  (2)毛艮科白頭翁的莖葉與根作用不同,具有強(qiáng)心作用,有一定毒性,使用時(shí)必須注意。

  【摘錄】《中國(guó)藥典》

  各家論述

  1.李杲:張仲景治熱痢下重,用白頭翁湯主之,蓋腎欲堅(jiān),急食苦以堅(jiān)之,痢則下焦虛,故以純苦之劑堅(jiān)之。男子陰疝偏墜,小兒頭禿膻腥,鼻衄無此不效,毒痢有此獲功。

  2.《本草經(jīng)疏》:白頭翁;暑伏足陽明經(jīng),則發(fā)溫瘧;伏手陽明經(jīng),則病毒痢,滯下純血;狂易鼻衄者,血熱也;寒熱者,血瘀也;癥瘕積聚,癭氣,靡不由血凝而成。積滯停留則腹痛,金瘡血涼則痛自止??嗄芟滦?,辛能解散,寒能除熱涼血,具諸功能,故悉主之,殆散熱涼血行瘀之要藥歟?

  3.《本經(jīng)逢原》:白頭翁,《本經(jīng)》言苦溫者,傳寫之誤也。其治溫瘧狂易寒熱等癥,皆少陽、陽明熱邪固結(jié)之病,結(jié)散則積血去而腹痛止矣。《別錄》止鼻衄,弘景止毒痢,亦是熱毒入傷血分之候。

  4.《本草求真》:白頭翁,何以用此以治溫瘧寒熱,齒痛、骨痛,鼻衄,禿瘡,疝瘕等癥?亦因邪結(jié)陽明,服此熱解毒清,則腎不燥擾而骨固,胃不受邪而齒安,毒不上侵而止衄,熱不內(nèi)結(jié)而疝與瘕皆卻,總皆清解熱毒之力也。

  5.《本草正義》:白頭翁味微苦而淡,氣清質(zhì)輕,《本經(jīng)》雖謂苦溫,然以主治溫瘧狂易,而仲景且以專治熱利下重,則必非溫藥可知。石頑《本經(jīng)逢原》改作微寒,蓋從閱歷中體驗(yàn)得來,其說較為可信。今以通治實(shí)熱毒火之滯下赤白,日數(shù)十次者,頗見奇效。向來說者皆謂苦泄導(dǎo)滯,專以下行為天職,且有苦能堅(jiān)骨;寒能涼骨之語。惟今何廉臣著實(shí)驗(yàn)藥物學(xué)》,獨(dú)謂其氣質(zhì)輕清,為升散腸胃郁火之良藥。案……味苦又薄,合于經(jīng)文輕清發(fā)散為陽之旨。其主熱毒滯下,雖曰苦固能泄,而升舉脾胃清氣,使不陷下,則里急后重皆除,確是此藥之實(shí)在真諦。何翁此論,洵有特別見解。但終是苦泄宣通一路,不能竟以升散郁火四字簡(jiǎn)直言之,與升麻、柴胡作一例看耳。試觀《別錄》以主鼻衄,其能清泄,尤為明白曉暢。輕用一錢至一錢五分,毒火甚者,可用至四、五錢。

  6.《本經(jīng)》:主溫瘧狂易寒熱,癥瘕積聚,癭氣,逐血止痛,金瘡。

  7.《別錄》:(主)鼻衄。

  8.陶弘景:療毒痢。

  9.《藥性論》:止腹痛及亦毒痢,治齒痛,主項(xiàng)下瘤疬。主百骨節(jié)痛。

  10.《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fēng)氣及暖腰膝,明目,消贅。子:功用同上。

  11.《傷寒蘊(yùn)要》:熱毒下痢紫血鮮血者宜之。

  12.《本草匯言》:涼血,消瘀,解濕毒。

  13.《本草備要》:治禿瘡、瘰疬、疝瘕、血痔、偏墜,明目,消疣。

  14.《綱目拾遺》:去腸垢,消積滯。

  15.《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療咽腫。

  用藥禁忌

  1.虛寒瀉痢忌服。

  2.《藥性論》:豚實(shí)力使。

  3.《日華子本草》:得酒良。

  4.《本草經(jīng)疏》:滯下胃虛不思食,及下利完谷不化,泄瀉由于虛寒寒濕,而不由于濕毒者忌之。

  5.《本草從新》:血分無熱者忌。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白頭翁、敗醬草、鴉膽子皆具有清熱解毒涼血,而常用治腫毒或濕熱痢。但白頭翁長(zhǎng)于用治濕熱痢,清熱涼血除濕力較強(qiáng);敗醬草用于痢疾滯而平爽之里急后重之癥。能除垢去積并兼用治瘡瘍,帶下,熱淋等證;鴉膽子解毒除濕殺蟲作用較為突出,除用治冷痢久瀉外,尚治瘧疾。白頭翁味苦性寒,為赤痢特效藥,此品治赤痢之所以有效,除苦寒清熱之作用外,尚能宣通腸胃郁火,使熱毒能散能清。

  【出處】《中華本草》

  結(jié)語:白頭翁作為清熱涼血的藥材,與它有著相似作用的藥材也有很多,其中白頭翁在除濕作用方面較強(qiáng)。它不僅可以入藥,作為花卉也是具有觀賞價(jià)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