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怎樣鑒賞紫砂壺 鑒賞紫砂壺的標準有哪些(11)

  紫砂珍品曼生壺賞析

  曼生壺在我國紫砂工藝史上獨樹一幟的奇特現(xiàn)象,歷經200年滄桑變換,流傳至今,早已是鳳毛麟角。曼生壺源于陳鴻壽,(1768—1822)字子恭,號曼生,又號曼壽,浙江錢塘人。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卒于道光二年,嘉慶六年(1801年)拔貢,后任溧陽縣令。

  曼生是一位在書畫、金石、文學上有相當影響力的人物,他的篆刻被后世尊為“西冷八家”之一,他和錢叔美、汪小迂等關系甚密,期間又結識宜興的制壺名手楊彭年、楊寶年、楊風年兄妹,遂對紫砂茗壺產生濃厚興趣,并聚集了郭頻伽、江聽香、高爽泉、查梅史等一批書畫名家共同設計,創(chuàng)制茗壺造型十八式,每式都撰擬題銘,分別書寫,由楊氏兄妹,邵二泉加制,曼生在壺上題銘書刻,這些加工制作的茗壺正契合了中國文人雅士在美學上追求幽野之趣的理念,在當時極受文人雅士的喜愛,故稱之為“曼生壺”,這就是“曼生十八式”的由來。

  曼生設計茗壺十八式,在中國工藝美術設計歷史上是一件重要之事。傳世“曼生壺”,無論是詩,是文,或是金石、磚瓦文字,都是寫刻在壺的腹部或肩部,而且滿肩、滿腹,占據空間較大,非常顯眼,再加上署款“曼生”、“曼生銘”、“阿曼陀室”,或“曼生為七薌題”等等,都是刻在壺身最為引人注目的位置,格外突出。尤其值得特別指出的是陳曼生一反宜興紫砂工藝的傳統(tǒng)作法,竟將壺底中央鈐蓋陶人印記的部位蓋上自己的大印“阿曼陀室”,而把制陶人的印章移在壺蓋里或壺把下腹部,如不留意,往往是看不到的。

  紫砂珍品“曼生十八學士壺”是清代著名金石篆刻家、書畫家陳曼生設計并與當時制壺高手楊彭年合作創(chuàng)制的代表作,被紫砂界奉為經典。陳曼生以文人特有的審美取向,將詩詞的意境、書法的飄逸、繪畫的空靈、金石的質樸有機而生動地融入紫砂壺,將文人藝術與制壺技藝有機結合,從而完成將紫砂壺由工藝品到文人藝術珍品的轉變,也使得文人紫砂壺升華為融合多種文化元素的絕佳載體,紫砂壺從此便以純粹文人化的身份躋身于藝術珍品之列。

  曼生壺集藝術、歷史、文物、賞玩、實用、收藏等價值,承載有紫砂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古文學、書畫、篆刻、金石文化等眾多文化元素,融合儒家、佛家、道家等思想精華,從而成為幾千年中國文化藝術精髓的代表者。

相關閱讀推薦:
紫砂壺 紫砂壺鑒賞 怎樣鑒賞紫砂壺  史上全明星資料
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
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紫砂壺被很多人喜歡,然而在選購時卻也有著很大的學問。
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
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紫砂壺深受大眾喜愛,我們外行人只能看看其外在的一些花紋。
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
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講收藏紫砂壺當做一種愛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