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藝術三論
一、 論技術和藝術
技術是千錘百煉、功到自成。
藝術是發(fā)現(xiàn)、提煉、厚積薄發(fā)。
紫砂壺藝,有人 稱之為茶壺,有人稱之為藝術,以我從事紫砂七十余年的經歷和體會,紫砂壺藝是技術和藝術的有機結合。
宜興有著六千余年的制陶歷史,宜興陶工在經歷了不知多少年的摸索,根據宜興陶土的特點獨創(chuàng)了一套和世界上所有手工成型方法不同的技術,這就是把陶坭放在木 制的坭凳上,先錘打成片,然后把泥片圍筑成圓型或鑲接成方型,用木拍子拍打成型,這種成型方法學術界稱之為“片筑法”,這種成型方法比其它方法制陶操作簡 單,技術性更強,所制的陶器用宜興話來講就是“泥門緊”,成品率高,而且體輕耐用。
宜興紫砂壺藝是從日用陶中脫胎出來的藝術陶,制壺成型方法沿用“片筑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全手工成型,由于茶具、茶壺的體積比其它日用陶體積小,加上功 能要求是 泡茶、品茶之用,所以技術性更強、更細、更精,幾百年技術上的精益求精,使紫砂茶具演化成了一門有獨特語言的藝術陶瓷,這個過程當然是文化人和藝人們的共 同創(chuàng)意的過程。
藝術是什么
藝術應該是能給人們精神上賞心悅目的享受,給人們借某一物體以聯(lián)想的空間,這個空間愈大,其藝術水準必然愈高。那么,紫砂壺藝是什么呢?紫砂壺藝不是現(xiàn)代 陶藝,它首先受功能需求的制約,也就是說,要能作泡茶之用。在泡茶時能領略美感,又能為大多數人喜歡。紫砂壺藝是集實用、欣賞、把玩三種功能于一體的藝 術,又是能包容吸收陶文化、茶文化及書法、繪畫等多種傳統(tǒng)文化于一體的藝術載體。書畫藝術欣賞性很強,但缺乏日用性、把玩性,玉雕藝術具有欣賞性、把玩 性,但缺乏實用性,起碼不是大多數人的日用品。紫砂藝術不同,既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又能在使用中把玩、欣賞,既有適用美感,又有視覺美感,亦有把玩撫摸的 觸摸美感。這種藝術,可能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起碼不多見。紫砂藝術自身的、客觀存在的高、中、低三個層次,又有很大的適應性,能為眾多的人所接受。
并不是每把壺都是藝術品,稱得上“壺藝”二字的作品,是反映文人、藝人才智的載體,也就是藝術品。藝術追求的是新意、創(chuàng)意,一味的仿古,模仿他人,借型改裝,翻過葫蘆變成瓢,稱不上創(chuàng)作,嚴格地說稱不上“藝術”二字。
藝術需要他人的認可,收藏家心里想收藏的東西最好是原創(chuàng)之作,追求的是物以稀為貴,紫砂壺藝的特殊性和市場需求的特殊性曾促使我們老一輩壺藝作者創(chuàng)作了不 少新品,也重復了不少作品,但這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認可,我認為,藝術也應該與時俱進,特別是中青年這一輩,要根據時代發(fā)展、收藏市場變化的要求,盡量爭 取作品的原創(chuàng)性和單件性。當然,由于紫砂壺藝的需求不同,同一件造型的新作可能要的人會有許多,如何解決原創(chuàng)性、單件性與需求的矛盾,可否使同一原創(chuàng)造型 之作變泥色、變裝飾,一壺多變,避免重復,真正做到物稀為貴,提高紫砂藝術的品位。
二、 論壺品與人品
做壺是做藝,做藝也是做人
一個做壺的人,如果僅僅是為了吃飯、生計,為了養(yǎng)家糊口,那么,做做好、有市場就可以了。如果要想成為一個壺藝家,作品傳世留人,青史留名,就應該做工考 究、技藝精湛、提升品位。壺是人做的,壺與人又有不少相似之處,用心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同樣造型的壺,不同的人做,就會產生不同的韻味,有高雅、粗俗之分,有 霸道、儒雅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