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紫砂壺鑒別 如何辨別紫砂壺的具體年代

  紫砂壺是人們十分喜歡的茶道用具,也是中國特有的茶具,紫砂在中國已經(jīng)有許多年的發(fā)展歷史了,有許多人想要收藏有歷史的紫砂壺,只知道相關的紫砂壺知識,卻不知道紫砂壺鑒定方法,那么大家知道紫砂壺鑒別年代有什么方法與技巧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紫砂壺鑒別

  紫砂壺是一個有歷史的茶道用具,但是在我們國家自從明代以來,對于紫砂器的實用鑒定著作和文獻資料稀少,加之考古發(fā)現(xiàn)有明確紀年的墓葬出土器物鳳毛麟角。一些鑒定著作多以博物館藏品為例,不能全面反映500年來紫砂器的真實面貌,加之紫砂器又是一個極富個性化的器物,所以鑒定紫砂器的確切年代和作者真?zhèn)我恢崩_著收藏者,成為久而未決的問題。

  小編認為想要識別紫砂壺的年代,一定要結(jié)合紫砂器泥料、造型、裝飾等,從各個角度進行研究、分析和總結(jié)前人的經(jīng)驗,真?zhèn)舞b定應從原料材質(zhì)、練泥與燒造、制作工藝、個人風格、印款特征五方面著手,通過分析、觀察、上手、耳聽鼻嗅、尋找佐證五種方法加以分析和對比,不斷摸索,找到時代特征。

  下面分五個時期進行論述

  一、明中期紫砂器特征

  1.原料材質(zhì):如果想要收藏明中期紫砂,我們一定要記住這一點,這個時候的紫砂器為原礦粗砂,呈紫褐色與灰褐色,胎體近似缸體,手感較重、粗糙。

這個時候的紫砂器為原礦粗砂

  2.練泥與燒造:采用木杵舂后,浸入水中漂洗,取面上的砂泥制作,故器物含雜質(zhì)較多。燒制過程中,未使用匣體,器物表面沾有許多“沾釉淚斑”,嚴重的底部均有釉斑。

  3.制作工藝:為全手工筑成型,壺體由上下兩節(jié)粘接而成,壺內(nèi)有明顯接痕和指印,壺蓋面和壺舌、壺底與壺身均為粘接而成,壺體表面用木拍拍成,再用竹片精加工,表面留有竹紋痕跡,壺底稍變形內(nèi)凹成錐體,壺嘴有指紋,采用鏤塞法與壺身相接,所有接口均不修飾,無把,唯串線提梁式。造型簡單、古樸,如鼓墩。

  4.個人風格:明中期以金沙寺僧與供春為代表,開始逐漸掌握了砂泥的特性,提高了制作工藝和手法,壺型古樸、大氣,實用功能與美觀增強,趨向成熟。

  5.印款特征:明中期有印款,均為竹片刻之,字邊沿泥外翻,字體為楷書。

明中期有印款,均為竹片刻之,字邊沿泥外翻

  二、順治年間

  1.原料材質(zhì):為原礦料,鋪砂和調(diào)配砂,外觀顆料明顯,壺身常夾金砂,壺面質(zhì)感豐富,作品手感舒服,因用料實在,故分量仍偏重,但色彩較早期豐富,呈灰褐、紫褐、黯肝、磚紅、冷白等等。

  2.練泥與燒造:練泥,采礦后天然風化再用木杵舂之,然后浸入水池,取浮面細砂泥,練熟后再制作器物,故胎骨較粗,約20目~30目,顆粒明顯、飽滿,肉眼能看到顆粒狀云母、石英,20倍以上放大鏡觀看外表,胎身明顯凹凸不平。因溫度不易掌握,有加熱過溫或欠溫現(xiàn)象表現(xiàn)在壺上,聲音多為缸聲,較沙悶,基本上無鋼聲。

  3.制作工藝:采用全手工拍筒身或鑲筒身制作,流與把采用鏤塞法,接口部痕跡明顯,不作刻意修飾。有些壺身有指螺紋。型體以大為主,一般壺流為三彎,接口在壺身中間,流下部彎形較直,外徑較粗大,流上部位較細。把型較大,多為耳型,上端明顯粗于下端。直流,有向上之意。其工藝如瓷器一樣為典型的“粗大明”特點。

  4.藝術風格:造型以光貨為主,不作裝飾,少量作品在嘴與把上稍以龍口、鳳作裝飾,工藝上不精細裝飾,整壺顯得古樸、典雅、大氣、穩(wěn)重。實用功能較強,但也有仿瓜果形狀及捏塑裝飾作品。開始有佛像、動物等造型擺件。名家輩出,風格各異。

相關閱讀推薦:
紫砂壺鑒別 紫砂壺知識 紫砂壺鑒定方法  史上全明星資料
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
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紫砂壺被很多人喜歡,然而在選購時卻也有著很大的學問。
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
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紫砂壺深受大眾喜愛,我們外行人只能看看其外在的一些花紋。
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
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講收藏紫砂壺當做一種愛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