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鑒賞之神韻美
神者,神采也,表著于外的精神、神氣;韻者,韻致也,風度韻味。二者皆可感受而不能具體指陳,然而卻是紫砂陶作品的靈魂。有之,則生機盎然;無之,則徒有軀殼。
紫砂陶之神韻美:首先是由作品的形態(tài)中流露出來的,尤其是從細節(jié)中油然而生的,就如顧景舟先生所述: “由點、線至面,交待清楚線條的來龍去脈,緩沖過渡,明暗轉折,虛實對比。這樣才能深入空間而獲得形的深度。把點、線、面處理好以后,一切也就找到了,作品——形,已經具有了生命。”
神韻美還體現在附麗于紫砂陶作品上的裝飾的內容與形式之美。如紫砂陶器上的題銘、作畫、鈐印等所表現出來的作者的心境情懷與高雅之意以及他們豐富的文學之美、書法之美、繪畫之美、篆刻之美,等等。
題銘、作畫、鈐印的內容與形式,能夠與紫砂陶器的造型、用途、制作者的構思等,完美地結合起來的,當為上品。紫砂陶歷史上陳鳴遠、曹廉讓團隊,楊彭年、陳曼生團隊,何心舟、梅調鼎團隊以及朱石梅參與創(chuàng)作的作品便如此。如何心舟的秦權壺,壺身造型似秦朝的秤砣,所以梅調鼎題銘:“載船春茗桃源賣,自有人家?guī)С觼怼?rdquo;以詼諧的語言,流露出充滿想象的意境與趣味,勾畫了一幅在春日的陽光下,載著一小船春茶,到風景如畫的世外桃源,一邊賣茶,一邊品茗的富有詩意的畫卷。壺銘切壺、切茶、切懷,升華了茶壺的魅力,令人叫絕!該壺鈐的“林園”與“韻石”兩方印章亦頗具金石味。特別是底印“林園”,圓形的印面與方形的印邊、極大多數橫豎的直筆與“園”字下部數道斜筆,構成了強烈的對比之美,深得浙派篆刻的真諦。
可惜如梅先生等的藝術水準,至今無人超越。無論是民國時期廣泛流行的陶刻,還是改革開放以來一大批著名書畫家與紫砂名家的新合作,大多有壺韻不足、題銘作畫來湊的味道,離神韻美之高水平尚有不少可以提升的地方。老實說如果以高價收購這樣的應景紫砂茶壺,還不如直接收藏這些書畫家的平面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