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粉色工藝
紫砂的裝飾工藝多種多樣,比如粉色、包金、點砂、螺鈿、雕漆、鏤雕、描金、素鑲。這樣多種多樣的裝飾工藝造就了欣賞價值極高的紫砂壺。要更好的欣賞紫砂壺就要了解這些裝飾工藝,那么什么是紫砂壺的粉色工藝呢?
紫砂壺粉色裝飾,是紫砂傳統(tǒng)裝飾技法之一。所謂粉色,即是使用區(qū)別與壺體本色胎土的化妝土在壺表面加以粉飾,這種方法始于清代。
紫砂壺粉色裝飾是在壺胎表面粉上一層層色泥裝飾后,用于鐫刻有層次的圖案裝飾。粉得越厚,陶刻圖案書法越呈立體感。隨著工藝的成熟和藝人們創(chuàng)新設計的需要,紫砂粉色裝飾呈現(xiàn)出多元化手法和多變化形式。一種是用蠟紙鏤空成各種圖案貼在坯體上粉上各種色泥,亦可套色,待干后,用明針修整光潔,取下鏤刻蠟紙,坯體上即留下清晰的圖案。另一種是用相同的方法,用泥漿工具噴色,噴色有濃有淡,有淺有深,泥色變化更豐富,比粉飾更有變化,圖案效果亦更奪目顯眼?,F(xiàn)代藝人根據(jù)主題創(chuàng)意的需要,粉色與噴色相結合使用,亦結合其他如泥繪手法,塑雕手法等等,使紫砂粉色裝飾效果更佳。
紫砂工藝之絞胎
絞胎工藝,唐代已有。這種工藝方法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預先摻有不同色料的坯泥,按一定順序相間糅合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型(或打泥片成型),使胎燒成后出現(xiàn)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相間的紋理裝飾。紫砂陶中的絞胎出現(xiàn),約在清中期。
紫砂壺中的絞胎工藝出現(xiàn)較晚。20世紀70年代末期,由宜興紫砂工藝廠呂堯臣先生等幾人首先試制成功。1979年,宜興陶瓷公司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展覽,呂堯臣參展的兩件作品中,一是段泥綠泥組合,名曰:“碧波壺”,另一個是用紫砂與朱泥組合,名曰:“凌云壺”。兩壺的展出,獲得了海內外人士的廣泛好評。
紫砂絞胎的特點是,利用泥料的不同色彩有秩序或無秩序地疊放一起,絞出意想不到的肌理。有的似木石紋理,有的如行云流水。不同泥料的組合,變化自然、生動,可做胎,或作表面裝飾,切成片狀,然后用泥漿貼上,此種裝飾可體現(xiàn)出紫砂泥料的淳樸與自然。
近幾年,又有一批陶藝新秀制作出仿“犀皮絞泥砂壺”,所見犀皮絞泥紋飾,色澤艷麗,變化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