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咳嗽

  咳嗽是咳嗽是內(nèi)科中為常見的病證之一,發(fā)病率很高。如何治療咳嗽也成了醫(yī)學上一直研究的重點,臨床醫(yī)學上也對這種病癥進行了分證論治,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咳嗽是指外感或內(nèi)傷等因素,導致肺失宣肅,肺氣上逆,沖擊氣道,發(fā)出咳聲或伴咯痰為臨床特征的一種病證。歷代將有聲無痰稱為咳,有痰無聲稱為嗽,有痰有聲謂之咳嗽。臨床上多為痰聲并見,很難截然分開,故以咳嗽并稱。

  咳嗽是內(nèi)科中為常見的病證之一,發(fā)病率甚高,據(jù)統(tǒng)計慢性咳嗽的發(fā)病率為3%-5%,在老年人中的發(fā)病率可達10%—15%,尤以寒冷地區(qū)發(fā)病率更高。中醫(yī)中藥治療咳嗽有較大優(yōu)勢,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jīng)驗。

  一、病因病機

  咳嗽分外感咳嗽與內(nèi)傷咳嗽,外感咳嗽病因為外感六淫之邪;內(nèi)傷咳嗽病因為飲食、情志等內(nèi)傷因素致臟腑功能失調,內(nèi)生病邪。外感咳嗽與內(nèi)傷咳嗽,均是病邪引起肺氣不清失于宣肅,迫氣上逆而作咳。

  1.外感病因由于氣候突變或調攝失宜,外感六淫從口鼻或皮毛侵入,使肺氣被束,肺失肅降,《河間六書咳嗽論》謂:“寒、暑、濕、燥、風、火六氣,皆令人咳嗽”即是此意。由于四時莊氣不同,因而人體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區(qū)別。風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隨風邪侵襲人體,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風為先導,或挾寒,或挾熱,或挾燥,其中尤以風邪挾寒者居多?!毒霸廊珪た人浴氛f:“外感之嗽,必因風?!?/p>

  2.內(nèi)傷病因內(nèi)傷病因包括飲食、情志及肺臟自病。飲食不當,嗜煙好酒,內(nèi)生火熱,熏灼肺胃,灼津生痰;或生冷不節(jié),肥甘厚味,損傷脾胃,致痰濁內(nèi)生,上千于肺,阻塞氣道,致肺氣上逆而作咳。情志刺激,肝失調達,氣郁化火,氣火循經(jīng)上逆犯肺,致肺失肅降而作咳。肺臟自病者,常由肺系疾病日久,遷延不愈,耗氣傷陰,肺不能主氣,肅降無權而肺氣上逆作咳;或肺氣虛不能布津而成痰,肺陰虛而虛火灼津為痰,痰濁阻滯,肺氣不降而上逆作咳。

  二、臨床表現(xiàn)

  肺氣不清,失于宣肅,上逆作聲而引起咳嗽為本病證的主要癥狀。由于感邪的性質、影響的臟腑、痰的寒熱、火的虛實等方面的差別,咳嗽有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人缘牟〕蹋屑毙钥人院吐钥人?。咳嗽的時間,有白日咳嗽甚于夜間者,有早晨、睡前咳嗽較甚者,有午后、黃昏、夜間咳嗽較甚者??人缘墓?jié)律,有時作咳嗽者,有時時咳嗽者,有咳逆陣作、連聲不斷者??人缘男再|,有干性咳嗽、濕性咳嗽??人缘穆曇?,有咳聲洪亮有力者,有咳聲低怯者,有咳聲重濁者,有咳聲嘶啞者??忍档纳①|、量、味等也有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痰色有白色、黃色、灰色甚至鐵銹色、粉紅色等。痰的質地有稀薄、粘稠等。有痰量少甚至干咳者,有痰量多者。痰有無明顯氣味者,也有痰帶腥臭者。

  三、診斷

  1.以咳逆有聲,或咳吐痰液為主要臨床癥狀。

  2.急性咳嗽,周圍血白細胞總數(shù)和中性粒細胞增高。

  3.聽診可聞及兩肺野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濕性噦音。

  4.肺部X線攝片檢查正?;蚍渭y理增粗。

  四、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1.辨外感內(nèi)傷外感咳嗽,多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衛(wèi)表證。內(nèi)傷咳嗽,多為久病,常反復發(fā)作,病程長,可伴見它臟見證。

  2.辨證候虛實外感咳嗽以風寒、風熱、風燥為主,均屬實,而內(nèi)傷咳嗽中的痰濕、痰熱、肝火多為邪實正虛,陰津虧耗咳嗽則屬虛,或虛中夾實。另外,咳聲響亮者多實,咳聲低怯者多虛;脈有力者屬實,脈無力者屬虛。

  治療原則

  咳嗽的治療應分清邪正虛實。外感咳嗽,為邪氣壅肺,多為實證,故以祛邪利肺為治療原則,根據(jù)邪氣風寒、風熱、風燥的不同,應分別采用疏風、散寒、清熱、潤燥治療。內(nèi)傷咳嗽,多屬邪實正虛,故以祛邪扶正,標本兼顧為治療原則,根據(jù)病邪為“痰”與“火”,祛邪分別采用砝痰、清火為治,正虛則養(yǎng)陰或益氣為宜,又應分清虛實主次處理。

  咳嗽的治療,除直接治肺外,還應從整體出發(fā)注意治脾、治肝、治腎等。外感咳嗽一般均忌斂澀留邪,當因勢利導,俟肺氣宣暢則咳嗽自止;內(nèi)傷咳嗽應防宣散傷正,注意調理臟腑,顧護正氣。咳嗽是人體祛邪外達的一種病理表現(xiàn),治療決不能單純見咳止咳,必須按照不同的病因分別處理。

  分證論治

  風寒襲肺

  癥狀:咳聲重濁,氣急,喉癢,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楚,惡寒發(fā)熱,無汗等表證,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方藥:三拗湯合止嗽散。

  方中用麻黃、荊芥疏風散寒,合杏仁宣肺降氣;紫菀、白前、百部陳皮理肺祛痰;桔梗、甘草利咽止咳。咳嗽較甚者加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pt;癢甚者,加牛蒡子、蟬蛻祛風止癢;鼻塞聲重加辛夷花、蒼耳子宣通鼻竅;若挾痰濕,咳而痰粘,胸悶,苔膩者,加半夏、茯苓、厚樸燥濕化痰;若表證較甚,加防風、蘇葉疏風解表;表寒未解,里有郁熱,熱為寒遏,咳嗽音嘎,氣急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煩,或有身熱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黃芩解表清里。

  風熱犯肺

  癥狀:咳嗽咳痰不爽,痰黃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惡風身熱,頭痛肢楚,鼻流黃涕,口渴等表熱證,舌苔薄黃,脈浮數(shù)或浮滑。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方藥:桑菊飲。

  方中桑葉、菊花、薄荷疏風清熱;桔梗、杏仁、甘草宣降肺氣,止咳化痰;連翹、蘆根清熱生津。咳嗽甚者,加前胡、瓜殼、枇杷葉、浙貝母清宣肺氣,化痰止咳;表熱甚者,加銀花、荊芥、防風疏風清熱;咽喉疼痛,聲音嘎啞,加射干、牛蒡子、山豆根、板藍根清熱利咽;痰黃稠,肺熱甚者,加黃芩、知母、石膏清肺泄熱;若風熱傷絡,見鼻衄或痰中帶血絲者,加白茅根、生地涼血止血;熱傷肺津,咽燥口干,加沙參、麥冬清熱生津;夏令暑濕加六一散、鮮荷葉清解暑熱。

  風燥傷肺

  癥狀:喉癢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連成絲,咳痰不爽,或痰中帶有血絲,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常伴鼻塞,頭痛,微寒,身熱等表證,舌質紅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黃,脈浮。

  治法:疏風清肺,潤燥止咳。

  方藥:桑杏湯。

  方中桑葉、豆豉疏風解表,清宣肺熱;杏仁、象貝母化痰止咳;南沙參、梨皮、山梔清熱潤燥生津。表證較重者,加薄荷、荊芥疏風解表;津傷較甚者,加麥冬、玉竹滋養(yǎng)肺陰;肺熱重者,酌加生石膏、知母清肺泄熱;痰中帶血絲者,加生地、白茅根清熱涼血止血。

  另有涼燥傷肺咳嗽,乃風寒與燥邪相兼犯肺所致,表現(xiàn)干咳而少痰或無痰,咽干鼻燥,兼有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舌苔薄白而于等癥。用藥當以溫而不燥,潤而不涼為原則,方取杏蘇散加減;藥用蘇葉、杏仁、前胡辛以宣散;紫菀、款冬花、百部、甘草溫潤止咳。若惡寒甚、無汗,可配荊芥、防風以解表發(fā)汗。

  痰濕蘊肺

  癥狀:咳嗽反復發(fā)作,尤以晨起咳甚,咳聲重濁,痰多,痰粘膩或稠厚成塊,色白或帶灰色,胸悶氣憋,痰出則咳緩、憋悶減輕。常伴體倦,脘痞,腹脹,大便時溏,舌苔白膩,脈濡滑。

  治法:燥濕化痰,理氣止咳。

  方藥: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

  二陳湯以半夏、茯苓燥濕化痰;陳皮、甘草理氣和中;三子養(yǎng)親湯以白芥子溫肺利氣、快膈消痰;蘇子降氣行痰,使氣降則痰不逆;萊菔子消食導滯,使氣行則痰行。兩方合用,則燥濕化痰,理氣止咳。臨床應用時,尚可加桔梗、杏仁、枳殼以宣降肺氣;胸悶脘痞者,可加蒼術、厚樸健脾燥濕化痰;若寒痰較重,痰粘白如泡沫,怯寒背冷,加干姜、細辛以溫肺化痰;脾虛證候明顯者,加黨參、白術以健脾益氣;兼有表寒者,加紫蘇、荊芥、防風解表散寒。癥情平穩(wěn)后可服六君子湯加減以資調理。

  痰熱郁肺

  癥狀:咳嗽氣息急促,或喉中有痰聲,痰多稠粘或為黃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熱腥味,或咳吐血痰,胸脅脹滿,或咳引胸痛,面赤,或有身熱,口干欲飲,舌苔薄黃膩,舌質紅,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肅肺,化痰止咳。

  方藥:清金化痰湯。

  方中用黃芩、知母、山梔、桑白皮清泄肺熱;茯苓、貝母、瓜蔞、桔梗、陳皮、甘草化痰止咳;麥冬養(yǎng)陰潤肺以寧咳。若痰熱郁蒸,痰黃如膿或有熱腥味,加魚腥草、金蕎麥根、象貝母、冬瓜仁等清化痰熱;胸滿咳逆,痰涌,便秘者,加葶藶子、風化硝瀉肺通腑化痰;痰熱傷津,咳痰不爽,加北沙參、麥冬、天花粉養(yǎng)陰生津。

  肝火犯肺

  癥狀:上氣咳逆陣作,咳時面赤,常感痰滯咽喉,咯之難出,量少質粘,或痰如絮狀,咳引胸脅脹痛,咽干口苦。癥狀可隨情緒波動而增減。舌紅或舌邊尖紅,舌苔薄黃少津,脈弦數(shù)。

  治法:清肝瀉火,化痰止咳。

  方藥:黛蛤散合黃芩瀉白散。

  方中青黛、海蛤殼清肝化痰;黃芩、桑白皮、地骨皮清瀉肺熱;粳米、甘草和中養(yǎng)胃,使瀉肺而不傷津。二方相合,使氣火下降,肺氣得以清肅,咳逆自平。火旺者加山梔、丹皮清肝瀉火;胸悶氣逆者加葶藶子、瓜蔞、枳殼利氣降逆;咳引脅痛者,加郁金、絲瓜絡理氣和絡;痰粘難咯,加海浮石、貝母、冬瓜仁清熱豁痰;火熱傷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減,酌加北沙參、百合、麥冬、天花粉、訶子養(yǎng)陰生津斂肺。

  肺陰虧耗

  癥狀:干咳,咳聲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帶血絲,或聲音逐漸嘶啞,口干咽燥,常伴有午后潮熱,,手足心熱,夜寐盜汗,口干,舌質紅少苔,或舌上少津,脈細數(shù)。

  治法:滋陰潤肺,化痰止咳。

  方藥:沙參麥冬湯。

  方中用沙參、麥冬、玉竹、天花粉滋陰潤肺以止咳;桑葉輕清宣透,以散燥熱;甘草、扁豆補土生金。若久熱久咳,可用桑白皮易桑葉,加地骨皮以瀉肺清熱;咳劇者加川貝母、杏仁、百部潤肺止咳;若肺氣不斂,咳而氣促,加五味子、訶子以斂肺氣;咳吐黃痰,加海蛤粉、知母、瓜蔞、竹茹、黃芩清熱化痰;若痰中帶血,加山梔、丹皮、白茅根、白及、藕節(jié)清熱涼血止血;低熱,潮熱骨蒸,酌加功勞葉、銀柴胡、青蒿、白薇等以清虛熱;盜汗,加糯稻根須、浮小麥等以斂汗。

  五、轉歸預后

  咳嗽一般預后好,尤其是外感咳嗽,因其病輕淺,及時治療多能短時間內(nèi)治愈。但外感夾燥夾濕者,治療稍難。因夾濕者,濕邪困脾,久則脾虛而積濕生痰,轉成為內(nèi)傷之痰濕咳嗽;夾燥者,燥邪傷津,久則肺陰虧耗,轉成為內(nèi)傷之陰虛肺燥咳嗽。內(nèi)傷咳嗽多呈慢性反復發(fā)作過程,其病深,治療難取速效,但只要精心調治亦多能治愈??人圆∽C若治療失當,無論外感咳嗽還是內(nèi)傷咳嗽,其轉歸總是由實轉虛,虛實兼夾,由肺臟而及脾、腎,正所謂肺不傷不咳,脾不傷不久咳,腎不傷不喘,病久則咳喘并作。部分患者病情逐漸加重,甚至累及于心,終導致肺、心、脾、腎諸臟皆虛,痰濁、水飲、氣滯、瘀血互結而病情纏綿難愈,甚至演變成為肺脹。

  六、預防與調攝

  咳嗽的預防,重點在于提高機體衛(wèi)外功能,增強皮毛腠理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遇有感冒及時治療。若常自汗出者,必要時可予玉屏風散服用??人詴r要注意觀察痰的變化,咳痰不爽時,可輕拍其背以促其痰液咳出,飲食上慎食肥甘厚膩之品,以免礙脾助濕生痰,若屬燥、熱、陰虛咳嗽者,忌食辛辣動火食品,各類咳嗽都應戒煙,避免接觸煙塵刺激。

  結語:通過上文的了解,我們知道咳嗽主要受外感六淫之邪引起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預防很重要,小編建議:大家平時應該合理的鍛煉身體,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很多人都忽視自己的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