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翁說:“我只能知道較早的陶印為明末篆刻家顧聽的‘卜遠私印’”。按“卜遠私印”朱文,原為吳石譖所藏,著錄在他的《讱庵集古印譜》中,有印款“方元”篆書小印,鈐在紫砂印的印側,此印現藏上海博物館。我在過去亦收到紫砂方印一枚,印文“真古君顧長公”文字朱文瓦鈕,但鈕已損毀,我在《讱庵集古印存》卷一中發(fā)現此印,知其為汪啟淑舊藏品。后我又在注傳本《讱庵集古印譜》中查到此印原有印款為“吳門顧子摹于倒月軒”,我認為此印應該是發(fā)現的顧聽的第二枚紫砂印作品。
顧聽在《印人傳》中有傳,周亮工說:“寥寥寰宇,罕有合作,數十年來,其朱修能乎。次則顧元方。”周亮工以為摹漢是印學正宗,他說:“印章以下推文國博為正燈矣……以和平參與者為汪尹子至顧元方。”周亮工又說:“吳門自文國博開蠶叢(即始祖)于此道,顧元方、邱令和相繼而亡。”《蘇州府志》有顧聽的記述:“顧聽字元芳,篆刻晶玉金石印章為海內冠,又研究歷數,造壺漏算刻度數,不爽毫發(fā)。”《吳縣志》亦有記載:“元方精于字學,趙宦光纂《說文長箋》聽相與孝訂。其摹古篆,鐫印章,為海內冠。”周嘉胄《裝潢志征舊》說顧元方能搞裝潢:“吳中多藏賞之家,惟顧元方篤于裝潢,向荷把臂入林,相與剖析精微,彼此酣暢。“
顧聽是明代末期蘇州地區(qū)的一位篆刻專家,古文字學家,他研究歷數,他不是紫砂藝人?,F在存世的兩枚紫砂印章,可以肯定是他和當時的一位紫砂藝人合作的作品,這是偶一為之的兩個紫砂印章。
紫砂藝人以制壺為主,偶然制幾個紫砂印章坯,由篆刻家篆刻,這是一時興起,偶一為之。篆刻家在紫砂印坯篆刻,這亦是一時興起,偶一為之。篆刻家刻印最喜愛刻葉臘石(亦稱花芯石),其青田、壽山、雞血、田黃、芙蓉、桃紅等印石,篆刻時用刀爽利,精彩紛呈,石質亦討人喜歡,使人愛不釋手。紫砂印章是不能和它同日而語的。制壺藝人刻制紫砂印,如果自己篆刻,水平會不高,因為他不是篆刻家,還是制造精美的茶壺要緊。湯鳴皋先生說:“紫砂印章還可以充分利用紫砂的各種工藝材料和手法,如色泥、絞泥、鋪砂(不能用調砂)嵌泥、嵌金銀、油彩、雕塑銀鈕以及‘薄意’ (印章外側四周的一種淺浮雕)等等,使之成為紫砂工藝品中的一個專門‘欄目’,并可加強與書畫篆刻家的交流。同時制壺人也可以自己動手,自制自刻,用于壺上,增加自己多方面的藝術修養(yǎng),使方寸紫泥演化出萬千氣象來。將紫砂用印和紫砂印章合二為一,豈不也是一種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