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養(yǎng)生10不傳秘方(3)

  八、施德不求望報。

  德望報則意有所圖。意有圖必華名欲揚。明德無性德亦非實。以市德為棄屣。

  幫助別人不要希望得到別人的回報,否則就只能是好事而不能修德性。德十分重要,同樣一件事情,修德是根本智,否則顯得可憐千萬倍。有智慧的人絕對去修德性。如果又想修德性,又想回報,結論肯定是用心不正,方法不對。因為有回報的念頭即已有自我的目的,無非是非名即利,怎叫德呢?所以《地藏經(jīng)》里佛說:“起心動念無不是業(yè),無不是罪。”所以只有把福德也放下不思(但不等于它不存在,只是不思),久而久之達以見性,禪宗“三輪體空”。

  九、見利不求沾分。

  見到有利的事情先不要考慮是否也有我的一份,只考慮是否有自己的一份,容易做出一些十分愚蠢的事。不擇手段去爭、搶、騙、殺之人,之事,歷歷在目,古今中外實不少見。在做愚蠢之舉時先去思,后去想,再去做,后陰謀暴露,身敗名裂,從而臭名昭著。為了避免這愚心動,首先要知道世間一切都是不生不死的,好處與壞處都是同時存在的,你得到的同時(不知你知不知道)你也在失掉,哪個重要?德勝于名利。因為沒有德,財也會離你而去。即然這樣,以周濟別人為享受才是高尚的道德。

  十、被抑不求申明。

  受到委曲,被錯誤地理解了怎么辦?首先是不向對方做什么解釋,讓對方理解自己。人家怎么能理解你,解釋會造成新的誤會,使誤解增大。再者,解釋起碼也是不信因果的表現(xiàn)。信因果需要智慧,沒有智慧也絕對不信。不信因果就不能樂受果報,反而會使嗔恨之心頓起,無明增長,繼而又造新業(yè)。所以學會忍辱,忍辱為謙遜之美德。前行為德,后退也可是善。認識自己,正確對待自己的位置,對自己的現(xiàn)在和將來又會有什么不好?以忍辱為上,以認頭為高,這就是修行。

  上面的佛家養(yǎng)生“十不求”講的就是不貪求過分的享受,不要貪圖做好事之后的回報,不要貪求過分的利益,等等。

佛教養(yǎng)生 健康 養(yǎng)生秘方 
警惕 這類人不能吃香菜
警惕 這類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種配菜。經(jīng)常可以看到煮...
10個簡單小妙招巧治鼻炎
10個簡單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復發(fā)作是否給...
高血壓的治療與飲食
高血壓的治療與飲食現(xiàn)在由于生活條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漸的擴大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