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人們受到荊棘和鳥爪的啟示,發(fā)明了綁制魚鉤。這種綁制魚鉤是魚鉤的前身,使用起來比較粗笨和不牢靠,但其開魚鉤之初始也可稱為人類智慧的結晶。
新石器時期磨制技術在生產和生活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骨魚鉤的出現提供了技術條件。進而人們發(fā)明了骨魚鉤。
第一類魚鉤是屬于初期的組合魚鉤,有的是鳥爪鉤和人工制作的骨質鉤尖。這種鉤綁扎在另外的鉤柄上才能使用。
第二類魚鉤的鉤形已經基本完整,鉤身全部是由一塊骨頭磨制而成。鉤尖鋒利,制作也比較精細。有的鉤尖向內側彎曲使釣到的魚不易脫鉤而去。但這類魚鉤上還沒有倒刺。
第三類魚鉤已基本定型,除具備第二類魚鉤的全部特點之外,鉤尖處均制出倒刺,多數倒刺在內側,亦有在外側的。
第四類魚鉤是從第三類魚鉤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而來的。這類魚鉤不僅有內倒刺,而且有外倒刺。外倒刺一般在骨魚鉤前鉤彎處的外側。
這種魚鉤一般被魚吞入后很難吐出來。在魚鉤制作技術上是一創(chuàng)新。這種內外均有倒刺的魚鉤,現代仍然使用,足見其源遠流長。
釣魚的性質由生產演變?yōu)閵蕵返幕驹蚴菨O業(yè)生產展的結果。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網具捕魚已經廣為采用,這就使得釣魚在整個漁業(yè)生產領域中的地位愈來愈無足輕重,逐漸成為一種輔助性的漁業(yè)項目,甚至幾乎被淘汰。
但是,由于釣魚所用的釣具成本微小,容易制作,使用也非常方便;特別是作為一種娛樂、休息,釣魚依然鼓舞著人們的情趣,并且一直延續(xù)下來至今不衰。釣魚性質的演變使釣魚從生產領域跨入文化生活之中,這個轉變至晚
完成在商周之際?!渡袝?middot;大傳》記載:“周文王至磻溪,見呂望釣。”呂望又稱姜子牙,人稱姜太公。“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這句典故流傳千古。姜太公釣魚不在于得魚,而是以釣魚為休息娛樂。以此來消磨時間等候文王
的到來。姜太公釣魚完全脫離了生產的性質。從此,釣魚活動以它嶄新的面貌和獨特的內容豐富著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開始了釣魚史上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