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動作要領
揉動時手指或掌要緊貼在皮膚上,不要在皮膚上摩動,手腕要放松,以腕關節(jié)連同前臂或整個手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活動,不要過分牽扯周圍皮膚。
揉捏法
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攏,手成鉗形,將全掌及各指緊貼于皮膚上,作環(huán)形旋轉的揉捏動作,邊揉邊捏邊作螺旋形地向心方向推進的手法為揉捏法。具有促進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能增加肌力和防治肌肉萎縮,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肌肉疲勞和活血散淤止痛等作用。多用于四肢、臀部等肌肉肥厚處,常與揉法交替使用。
搓法
用雙手挾住被按摩的部位,相對用力,方向相反,作來回快速地搓動的手法為搓法。具有疏經(jīng)通絡,調和氣血,松弛組織,緩解痙攣,加速疲勞消除,提高肌肉工作能力等作用。適用于腰背、脅肋及四肢部,以上肢部和肩、膝關節(jié)處為常用,常在每次按摩的后階段使用。
(一)方法與步驟
1.雙手呈抱物形著力于肢體部位,挾住被按摩的部位。
2.相對用力、方向相反,作來回快速地搓動,同時作上下往返移動。
(二)動作要領
1.操作時兩手用力要對稱,動作柔和而均勻,搓動要快,移動要慢。
2.運動前,若采用壓力大、頻率快而持續(xù)時間短的搓動,能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運動后,若采用壓力小、頻率緩慢而持續(xù)時間較長的搓動,能加速消除肌肉的疲勞。
按法
用指、掌、肘或肢體的其他部分著力,由輕到重地逐漸用力按壓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時間(約30s),再由重到輕地緩緩放松的手法為按法。具有疏筋活絡,放松肌肉,消除疲勞,活血止痛,整形復位等作用。拇指按法適用于經(jīng)絡穴位,臨床上常與拇指揉法相結合,組成“按揉”復合手法,以提高按摩效應及緩解用力按壓后的不適感,掌按法多用于腰背部、肩部及四肢肌肉僵硬或發(fā)緊、也用于關節(jié)處,如腕關節(jié)、踝關節(jié)等。用指端、肘尖、足跟等點按穴位,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與步驟
1.用指、掌、肘或肢體其他部分著力于皮膚上。
2.由輕到重地逐漸用力按壓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時間,再由重到輕地緩緩放松。
3.按法中以指按法和掌按法兩種為常用。拇指或示、中、環(huán)指面著力,按壓體表某一部位或穴位,稱指按法。用單掌或雙掌掌面或掌根或雙掌重疊按壓體表某一部位,稱掌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