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熱身和跑步后放松時,跑步速度會很慢,這時呼吸可以隨著步伐調整為三步一吸,三步一呼或者三步一吸,兩步一呼;當漸漸提速,達到中等運動強度時,可以把呼吸調整為兩步一吸,兩步一呼。
這種呼吸節(jié)奏比較平穩(wěn),適合大多數(shù)人在長跑中使用。當跑步速度達到10公里/小時,肌肉需氧量增大,需要將呼吸調節(jié)到兩步一吸,一步一呼或者反之。而中長跑沖刺時的跑步速度,則需要一步一吸,一步一呼的高頻呼吸。
跑步時,有意識地把雙腳步伐節(jié)奏與呼吸節(jié)奏協(xié)調起來,一般來說,根據(jù)自己體力狀況和跑步速度變化,可以采取二步一吸、二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法。
當呼吸節(jié)奏與跑步節(jié)奏相適應并形成習慣后,就可避免呼吸急促表淺和節(jié)奏紊亂,對加深呼吸的深度極為有利。同時還可減輕呼吸肌的疲勞感和減輕跑步中“極點”出現(xiàn)所帶來的不良反應。
跑步時采用鼻子呼吸并與跑步節(jié)奏相協(xié)調,能滿足體內氧氣要求。隨著跑步距離和強度加大,氧氣需要量增加,改用口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在吸氣和呼氣時要做到慢、細、長,嘴微張呼氣,忌大口快速呼吸或者喘粗氣。
跑步時呼吸急促,感氣憋不暢時,是由于呼氣不充分,二氧化碳排出不充分,占據(jù)在肺泡之中,限制了氧氣的吸入。要想加大呼氣量,就用口呼氣,并有意識加大呼氣的量和呼出的時間。
呼吸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人體的氧氣需求與排除體內多余的廢氣。人體安靜休息時,每分鐘約呼吸10至12次,每次呼吸的量(潮氣量) 約500ml,也就是說,人體在安靜時的每分鐘呼吸交換量約5至6公升。
盡管每分鐘吸入體內的氧氣多達1000至1200ml,但是70公斤成人每分鐘使用的氧氣則只有 300ml左右。人體大運動時的換氣量可以達每分鐘 100公升 (約安靜時的20倍) ,但是人體的大氧氣攝取量(maximal oxygen uptake) 則只有每分鐘3000ml。
這種呼吸交換量增加,氧氣使用率反而降低的現(xiàn)象,似乎說明了呼吸并不是人體耐力運動表現(xiàn)的主要限制因素。
盡管呼吸的氧氣交換量(外呼吸)比身體組織的氧氣交換量(內呼吸)還多,但是對於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而言,不管是肺部的氣體交換、心跳率、心臟每跳輸出量、人體的血流分布或靜脈的回流等,都不是可以由意識控制的人體運動生理變項。
唯有運動時的呼吸方式,才是可以由意識控制的運動生理反應,因此,適當了解跑步時的正確呼吸概念,也是相當有幫助的運動生理知識。
跑步速度與呼吸交換量
經常有人提出跑步時,隨著步伐2吸1呼、2吸2呼或其它節(jié)奏調整的呼吸頻率(次數(shù))概念。這種不考慮呼吸交換量大小的原則性說詞,是相當錯誤的跑步呼吸調節(jié)概念。事實上,跑步的快慢與呼吸交換量成正比。
人體在不同速度下跑步時,每分鐘的呼吸交換量可能相差達10倍以上,盡管跑步步伐的快慢也會改變呼吸的次數(shù)(頻率),但是絕對不要以為單一個呼吸節(jié)奏,就可以完全代表跑步的呼吸調節(jié)。
人體跑步時的呼吸調節(jié)會受到跑步速度的顯著影響,盡管兩人以相同的速度一起跑步,兩人的佳呼吸節(jié)奏(深度與次數(shù))也會有所差異。
影響肺部氣體交換量的因素
人體肺部的氣體交換受到呼吸頻率(次數(shù))、呼吸深度(潮氣量)與死腔大小的影響,因此,到底跑步時要增加呼吸的頻率或深度,做為運動時增加呼吸交換量的依據(jù)?這個問題的解釋與死腔大小有關。
所謂死腔代表人體口、鼻、咽喉、氣管與支氣管等氣體通路(約150ml),當吸入的空氣通過這些空間時,會保留下死腔大小的空氣量,不會進入肺部進行氣體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