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和散打的區(qū)別
柔道家,顧名思義就是以柔術為主的格斗流派。與散打恰恰相反,柔道家們擅長借力使力,以柔克鋼,更為重視格斗技巧。
他們以各種摔技,投技作為主要的戰(zhàn)斗方式,瞬間給對方帶來巨大的傷害。切記,摔技可以抓取霸體狀態(tài)下的對手,千萬不要認為你的霸體技能和他硬掰!
柔道是中國拳術的發(fā)展,源出少林之門。
在日本東京,古武道研究會曾立一碑,上書:“拳法之傳流,自明人陳元贊而起。”陳元贊是中國的一位武林高手,是他將中國的傳統(tǒng)武術傳到扶桑(今日本),成為現代風行世界的柔道之先河。
陳元贊生于明萬歷十五年(1578年),祖籍杭州,因崇尚武藝,少年時代即在嵩山少林寺習武。經名僧指點,武術漸進,成為一名武林高手。
天啟元年,東游扶桑,先后在名古屋、扛戶等地傳授正宗華夏拳術,并廣收徒弟。
那時,陳元贊的徒弟中有三浦、福野兩君深得少林武術之真諦,自立門戶后,遂稱為“日本中古柔術之祖”,將中華武術發(fā)展成日本的柔術。
1951年,日、英、法諸國發(fā)起創(chuàng)立國際柔道聯盟,第一屆世界柔道錦標賽于1956年在東京舉行。1973年柔道項目正式列入我國競賽項目。
散打也叫散手,古時稱之為相搏、手搏、技擊等。簡單而言就是兩人徒手面對面地打斗。
散打是中國武術一個主要的表現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為主要進攻手段。
另外,還有防守、步法等技術。1979年散手在我國成為競技的比賽項目。在80厘米高,8米見方的擂臺上進行比賽。
散手比賽允許使用踢、打、摔等各種武術流派中的技法,不允許使用擒拿,不許攻擊喉、襠等要害部位;運動員分體重、穿護具在相同的條件下平等競爭。
在對敵斗爭中這些界限就沒有了,軍警對敵斗爭就專尋對手的要害部位擊打。使用的招法也比較兇狠,殺傷力較大。
散打是中華武術的精華,是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體育項目,多年來在民間流傳發(fā)展,深受人民喜愛。
散打起源與發(fā)展,是和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同步。它從先輩的生產勞動,生存斗爭緣起,但又服務于此,演化至今成為華夏民族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原始社會人類為了爭取自下而上、獵取食物,長期與野獸搏斗,學會了與野獸搏斗所使用的不同方法。
如:拳打、腳踢、抱摔等簡單的散打技術,并學會了一些野獸獵取食物的本領,如:貓撲、狗閃、虎跳、鷹翻等。春秋戰(zhàn)國時期,散打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受到了人民的重視。
散打具有很大的攻防作用,有攻必有防,攻防是一對矛盾體,在散打中雙方總想辦法擊中對手,而不被對手擊中,運動員總是在這種條件下進行訓練的。
經過長期訓練運動員掌握了散打技術,遇敵而不慌,與敵方突然襲擊的一瞬間能迅速地做出相應的防守和防反動作。
在激烈的打斗中擊中沒有經過散打訓練的人較為容易,同時也能防守對方的一些進攻,即使被對方擊,抗擊能力也比一般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