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旅游美食攻略
板鴨
南京板鴨馳名中外。明清時南京就流傳“古書院,琉璃塔,玄色緞子,咸板鴨。”的民謠,可見南京板鴨早就聲譽斐然了。板鴨是用鹽鹵腌制風(fēng)干而成,分臘板鴨和春板鴨兩種。因其肉質(zhì)細嫩緊密,像一塊板似的,故名板鴨。南京板鴨的制作技術(shù)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到了清代時,地方官員總要挑選質(zhì)量較好的新板鴨進貢皇室,所以又稱“貢鴨”;朝廷官員在互訪時以板鴨為禮品互贈,故又有“官禮板鴨”之稱。
回味鴨血粉絲
(萊迪廣場后面/夫子廟)小煮面 小煮面的特點是不放醬油,味道偏清淡,里面的料和底湯就比較關(guān)鍵。葷面中好的是皮肚大碗面,湯料充足,類似于雜燴,少說也有10種東西,青菜、木耳、皮 肚、豬肝、西紅柿、鵪鶉蛋、香腸、肉絲等等一鍋燴,那碗是特別大,湯多面少。調(diào)味不用油鹽,而是用板鴨熬出來的湯。
雞鳴寺、靈谷寺的香菇面和素什錦都很不錯,湯是用香菇梗和豆芽熬出來的,特別鮮,沒有油花兒。雞鳴寺的那個地方尤其好,一排古色古香的長窗,像是時光倒流,窗外是山是樹,可以喝茶,還有小點心 奉送,是和尚們自己做的素雞、五香豆、蘭花干,都很精致而且味美
明瓦廊牛肉鍋貼
南京的早晨熱鬧地方的要數(shù)早餐店了。店不大,店外是幾個大爐子,店內(nèi)擺幾張桌子凳子,夠在店里吃的人坐就行。人們所點的食物當中,牛肉鍋貼占的比重和油條、包子一樣,是南京人的首選之一。牛肉鍋貼中又數(shù)七家灣牛肉鍋貼為出名,咸中帶甜是它的大特色,外脆里嫩、餡足汁多。
因為汁多,南京人常常把吃小籠包的方法用到吃鍋貼上,先沾些醋,慢慢 的咬上一口,咬太快汁會濺到你臉上。這一口不能大不能小,咬大了里面的汁會漏掉,咬小了你又會嫌不過癮了。當然你也可以把整個牛肉鍋貼都放到嘴里,但這得看你的嘴是否夠大了,不妨試試。
七家灣桂花糯米藕
這道桂花糯米藕是一道江南小菜,據(jù)說桂花糯米藕以杭州為出名,而西湖的蓮藕則是藕中的極品。
什錦豆腐澇
豆腐澇也叫豆腐腦、豆腐花,南京話又稱"都不老"。這道小吃雖說全國各地都有,可南京的豆腐澇和其他地方的不大一樣,除 了一樣的色白如玉,清香爽口外,南京的豆腐澇講究一個作料,輔以蝦米、榨菜、木耳、蔥花、辣油、香油等十余種作料,不光是顏色漂亮,口味更是濃、香、鮮、咸淡適宜,辛辣適中,有滋有味。南京人吃小吃還好有個"說法",據(jù)說豆腐澇這個小吃,年輕人吃了有健腦補腦的功用,老年人吃了能延年益壽。
明瓦廊梅花糕
南京有種民間小食品叫梅花糕。圓錐形狀,微甜但不膩。面粉蛋皮做的殼,中間是細豆沙餡兒,上層是梅花形狀,中心部分是顆櫻桃。據(jù)說梅花糕源于蘇州,相傳 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見到梅花糕其形如梅花色澤誘人,于是品嘗一番,入口后發(fā)現(xiàn)甜而不膩,軟脆適中,勝過宮廷御點,大加稱贊,故流傳至今。后來在南京梅花糕制 作上,又加入小元宵、青紅果、松子仁等,使其味道更加鮮美,外焦里嫩,而且有豆沙、果醬、果仁等十幾種配制方法,把梅花糕又推上了一個新的境界,是目前小 吃中的又一個新的賣點。湖南路附近的馬臺街上有一家叫做"韋氏"梅花糕的小攤。這家的梅花糕目前賣得比較火,買上一個還得排上一陣子對。
湖南路馬臺街蒸兒糕
南京健康路上一個小巷子口有這樣一家店,店面很小,門口有一位老太太不時的往一個圓形的木頭模子內(nèi)填梗米粉,然后再將木頭罐 蓋在灶上的另一個木頭模子上,兩者正好合在一起放在灶上蒸,不一會兒一個白嫩嫩的、中間又帶有一層黑色的糕就出現(xiàn)在你面前,這就的南京有名的蒸兒糕。這種 糕細膩爽滑,輕輕咬一口,一股香甜便在嘴中竄來竄去,沒嚼幾下便融化在口中。 現(xiàn)在南京人吃蒸兒糕感覺沒有以前多了,做蒸兒糕的也少了,要找到一家不是很容易,本游俠一次玩街,偶然在健康路一個小巷口看到一家,趕緊買了三個,一塊錢,真是便宜又好吃!
健康路(夫子廟北們附近小巷口)小籠包
據(jù)說小籠包子上海的正宗,但其實小籠包是華東一帶的特色,無所謂哪里更正宗,好吃就行。吃小籠包很有講究,一般人吃小籠包都是這樣的:小心翼翼地將熱熱的包子提出來,放在醋碗里,對準上面一吸,鮮美的湯汁就進了肚了。
不過這種方式不能著急,不然就會燙著,所以南京人吃小籠包又有歌謠,"輕輕移,慢慢提,先開窗,后喝湯"。我吃小籠包的方法是這樣的:把剛 出爐的每個包子都提起來再放下,使它在涼了之后不會粘住蒸籠。也有好小籠包皮薄如紙,無須提一下,涼了之后提來提去也不會破。放涼之后,先將包子沾點醋, 然后就把整個包子放到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