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宮
位于南京城水西門內(nèi)冶城山,是江南規(guī)模大、保存為完好的一組古建筑群,現(xiàn)為南京市博物館。南朝時曾為總明觀太學所在地,明朝時為朝廷舉行盛典前練習禮儀的場所,也是官僚子弟襲封和文武官員學習朝見天子的地方。原來的朝天宮毀于太平天國戰(zhàn)亂期間。
現(xiàn)存朝天宮古建筑群為戰(zhàn)亂以后的清同治五年至九年(1866年-1870年)間在清前期原址上改建而成,從原來的道教建筑變成了儒家的文廟和江寧府學(原來的江寧府學舊址則改為武廟,民國時期改為考試院,在今日雞鳴寺附近的南京市政府一帶)。
閱江樓
坐落在南京城西北角的獅子山巔,瀕臨長江。中國十大文化名樓之一,與武漢黃鶴樓、岳陽岳陽樓、南昌滕王閣合稱江南四大名樓。閱江樓碧瓦朱楹、飛檐峭壁、朱簾鳳飛、彤扉彩盈,具有鮮明的明代風格,古典的皇家氣派。1374年春(明洪武七年),明太祖朱元璋決定在京師(今南京)獅子山建一樓閣。
親自命名為閱江樓并撰寫《閱江樓記》,又命眾文臣職事每人寫一篇《閱江樓記》,大學士宋濂所寫一文佳,后入選《古文觀止》。建樓所用地基平砥完工后,突然決定停建。直至2001年建成并對外開放,從此結(jié)束了六百年來“有記無樓”的歷史。
閱江樓
坐落在南京城西北角的獅子山巔,瀕臨長江。中國十大文化名樓之一,與武漢黃鶴樓、岳陽岳陽樓、南昌滕王閣合稱江南四大名樓。閱江樓碧瓦朱楹、飛檐峭壁、朱簾鳳飛、彤扉彩盈,具有鮮明的明代風格,古典的皇家氣派。1374年春(明洪武七年),明太祖朱元璋決定在京師(今南京)獅子山建一樓閣,親自命名為閱江樓并撰寫《閱江樓記》。
又命眾文臣職事每人寫一篇《閱江樓記》,大學士宋濂所寫一文佳,后入選《古文觀止》。建樓所用地基平砥完工后,突然決定停建。直至2001年建成并對外開放,從此結(jié)束了六百年來“有記無樓”的歷史。
南京明城墻
修筑于明朝,歷時21年建成,不遵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舊制,設(shè)計思想獨特、建造工藝精湛、規(guī)?;趾胄蹓?,在鐘靈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間,蜿蜒盤桓達35.3公里,而南京明城墻的外廓城周長更是超過60公里。南京明城墻不僅是我國的第一大城墻,而且是世界第一大城墻,并入選世界紀錄協(xié)會世界第一大城墻。
南京明城墻為中國古代軍事防御設(shè)施、城垣建造技術(shù)集大成之作,無論歷史價值、觀賞價值、考古價值以及建筑設(shè)計、規(guī)模、功能等諸方面,國內(nèi)外城墻都無法與之比擬,可謂是繼中國秦長城之后的又一歷史奇觀。
大報恩寺
是中國歷史為悠久的佛教寺廟之一,是明清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跡,被西方人視為代表中國文化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亦是中國的象征,與靈谷寺、天界寺并稱為金陵三大寺。
其原址有建于吳赤烏三年(240年)的長干寺及阿育王塔,史稱“江南佛寺之始”,永樂十年(1412年)重建,大報恩寺施工極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宮的標準來營建,金碧輝煌,晝夜通明。大報恩寺琉璃寶塔作為中國具特色的標志性建筑物,被稱為“天下第一塔”,更有“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之譽,是當時中外人士游歷金陵的必到之處。
甘熙宅第
又稱甘熙故居或甘家大院,始建于清嘉慶年間,俗稱“九十九間半”,與明孝陵、明城墻并稱為南京明清三大景觀,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和旅游價值,是南京現(xiàn)有面積大,保存完整的私人民宅。甘熙故居并非徽派建筑,也不是完全的蘇式建筑,而是和南京高淳、六合等地一樣,有著南京自己的建筑風格,整個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紳階層的文化品位和倫理觀念。建筑的布局嚴格按照封建社會的宗法觀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講究子孫滿堂、數(shù)代同堂,致使宅第的規(guī)模龐大、等級森嚴,各類用房的位置、裝修、面積、造型都具有統(tǒng)一的等級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