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長壽的秘訣是什么?稍微對養(yǎng)生或歷史有點了解的,對孫思邈的大名都不陌生。孫思邈是一位濟世懸壺,擁有高尚品德的醫(yī)者和養(yǎng)生專家,被譽為“藥王”。孫思邈在養(yǎng)生方面很有造詣,提出了很多的理論,比如“治未病”、“消未患”等,他自己也在身體力行的踐行自己的養(yǎng)生理論,據記載,孫思邈在50多歲的時候,看起來還像個青年人。
孫思邈很長壽,關于他的年齡,有記載是102歲,有記載是140多歲,還有記載說160多歲,具體他活了多少歲,無從得知,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個長壽之人,應該活過了100歲,在古代人均壽命四五十的情況下,他活到了100多歲,實屬超長壽之人了。關于長壽和養(yǎng)生,他在《孫思邈方書》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短短的16字,可謂道出了養(yǎng)生真理。
何謂“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
俗話說“日出千言,不病自傷”,人每天需要和人說話,進行交流,口中言少不是讓人不說話,而是說不能每天叨叨叨的說個不停。說話說太多,會使得體內的津液減少,還會損傷肺氣,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若是那一天說話說太多,一天下來會口干舌燥,哪怕這一天一動不動,身體還是會感覺異常的疲憊。話說太多,容易使外邪入體,孫思邈認為,在吃飯、上廁所、走路的時候,都不宜說話,說話的時候要放慢語速,不然肺氣會外斂。
每個人都有心事,但心事多了對健康也不利,正所謂“多思則神殆”,內心藏的心事多,會比較耗神,容易使人氣機郁結。心事一多,人的思慮會多,還容易不自覺的生氣,然而慮傷脾、怒傷肝,心事太多,對身體的傷害不可謂不大。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心里不要裝太多的事情,樂觀一點,遇事“糊涂”一點,讓自己心中少藏點不必要的瑣事,身體會更健康,更容易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