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太極拳的人,對太極拳起勢都很熟悉,但是太極拳起勢中的養(yǎng)生奧妙您是否了解呢?習練太極拳的目的就是為了養(yǎng)生,太極拳養(yǎng)生是人們健身的首選,下面隨著太極拳教程練習一下吧!
太極拳起勢中的養(yǎng)生奧秘
無論是哪個流派的太極拳,其起勢大致都是相同的,太極拳講究練養(yǎng)合一,其中蘊含了養(yǎng)生內涵。
一般來說,太極拳起勢一定是“左腳向左邁開半步,點起點落,輕起輕落,兩腳與肩同寬,腳尖微微內扣”,這屬于身法上的基本要求。那么為什么會有這種要求,其中有什么奧秘呢?
首先,是“左腳向左邁開半步”,為什么是左腳左腳邁開,而不是右腳向右邁開呢?其實不光是太極拳的起勢,幾乎所有的武術流派的起手式,往往都是左腳先邁,而非右腳先邁的。這中間的奧妙恐怕要用中醫(yī)學理論才能解釋,中醫(yī)認為左肝右肺,左邊是肝氣,右邊是肺氣。
太極拳是一種內外雙修的武術,練太極拳要做到氣運全身,打通身體經(jīng)絡,氣血順暢。
左邊為肝,肝主血;右邊為肺,肺主氣,邁開左腳,就是先開血脈,再邁右腳,是通氣機。因為血的運行速度比氣的運行要慢,先開血脈,再通氣機,才能血氣均衡。如果先開右腳,右邊主氣,氣的運行速度比血快,練功的時候血就很難跟上。
在此多說兩句,中醫(yī)學講的左肝右肺,與西醫(yī)的解剖學不合,并非中醫(yī)不知肺在上,肝在右,而是中醫(yī)學的表達重點強調的是五臟之氣的運動屬性,而非實體臟器。即肝雖在右,但主血為陰,其氣向左(陰氣左行,當升);肺雖在上,但主氣為陽,其氣向右(陽氣右行,當降)。
那為什么要“兩腳與肩同寬,兩腳尖內扣”呢?從技擊的角度,兩腳與肩寬,就可以進退自如;腳尖內扣,才能力從地起,落地生根。從養(yǎng)生的角度上,與肩同寬才能打開人體大腿內側的三條陰經(jīng),即足太陰脾經(jīng)、足少陰腎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兩腳尖微微內扣”,大腿外側的三條陽經(jīng)即足太陽膀胱經(jīng)、足少陽三焦經(jīng)、足陽明胃經(jīng)也隨之開啟。
太極拳屬于傳統(tǒng)武術中的內家拳,太極拳蘊藏了深厚的養(yǎng)生學內涵,練太極起勢能打通人體氣血,六經(jīng)開通,為鍛煉身體做好了準備。
太極拳起勢要領
動作一
兩腳并立,左手握刀盤,左臂抱刀垂于身體左側,虎口朝下,刀刃朝前,刀尖朝上,刀背貼靠前臂,右手五指并攏,垂于身體右側,二目平視前方。
動作要求
頭自然正,二目平視,唇齒微合,舌尖輕抵上腭;鼻腔自然呼吸;立身中正,周身放松,心氣下降,氣沉丹田;髖關節(jié)放松,內氣通過腿部沉于腳掌;腳趾、腳外側,腳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腳心)要虛。必須做到:頭腦清凈,意識集中。
動作二
接上勢,上體不動,左腳向左側橫邁半步與肩齊,兩膝微屈松胯。
動作要求
目視前方,眼神集中,松髖屈膝,心氣下沉。
用法
通過周身放松下沉,使內氣貫腳梢節(jié)(兩手指、兩腳趾),隨時有側身迎敵之意。
動作三
接上勢,右腳外擺,屈膝松胯,左腳提起向左前方上半步,腳跟里側著地,腳尖上翹里勾;同時,左右兩手從上體兩側向右上方弧形(扌朋)起與肩平,左手握刀盤在前,右手在后。
動作要求
周身掤勁不丟,氣貫手足,以腰為軸向右微轉。上左步要輕靈自然。
用法
將對方的拳掌或器械來勢引落空地,借機還擊,提左腳可踹對方腿或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