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不僅是國粹,長期練習太極拳還能夠達到修身養(yǎng)性的作用。太極拳看似簡單,學起來就不是那么容易的,學習太極拳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小編在下面的文章中給大家總結了練習太極拳的十大要素,一起來看一下。
一、“中”。指“伸曲開合之未發(fā)謂之中”。意思在太極拳的練習過程中要保持立身中正。
其一,指“尾閭中正神貫頂”,要使脊柱保持中正,不能偏倚。“頂頭懸”之意是將下顎略下傾,這樣能使呼吸通暢,充分發(fā)揮腹式和胸式呼吸的功能,保持心氣中和。
其二,指“中定”之意,意思是“五行”保持平衡,無論前進、后退、左顧、右盼均能自由運行,無偏倚的弊病。
二、“正”。每一個姿勢,務必力求端正,忌偏斜。無論什么動作,均要使重心穩(wěn)定,不能前傾后仰。重心穩(wěn)定才能使開合靈活自如。否則易犯"虛實不清"的弊病。
三、“定”。指“寂然不動”的意思。要求保持神智穩(wěn)定?!洞髮W》:“知止而后有定”,意為懂得至善則為定。定的表現(xiàn)為“心氣清和,精神貫頂”,為道家之本也。在練太極拳時,必須精神上保持清靜無為,不受外界影響?!渡駮Z錄》:“即定之時即是慧,即慧之時即是定。”
四、“安”。安然之意,切忌牽強。于自然中求動作均勻舒展,無呆滯之感。
五、“靜”。靜是要求精神上高度集中。關于靜有諸多的解釋。
《大學》:“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老子·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妙。”
練太極拳講究“靜”有三種境界:
(一)身靜:呼吸平穩(wěn)深長,即“氣沉丹田”。中國稱丹田有三:臍下為下丹田;心窩為中丹田;兩眉之間為上丹田(見《抱樸子·地真》)。氣沉丹田是指精神含蓄?!饵S庭經》:“丹田之申精氣微,……玉房之中神門戶。”其道理即在于此。
(二)心靜:指動作輕靈貫串。中國古代以“心”為精神上之主宰。動作輕靈貫串,即是表現(xiàn)精神上已能高度集中,無旁駑之弊。
(三)意靜:指身舒展自然,即為無為之至高境界,不是簡單能達到的。必須經過長期刻苦的鍛煉,而且需要有極高的"悟性"。
六、“輕靈”。“輕”相對重而言,這是太極拳相對其他拳術為主要的特征。輕也可作“柔”的解釋。
《十三勢行功心解》說:“極柔軟而后極堅剛。”“靈”是指動作必須靈活,也含靈敏之意。由輕靈而能松沉,由松沉而能粘黏,由粘黏而能連隨,繼之不丟不頂。輕靈并不意味著松懈,也不能用爆發(fā)力,用爆發(fā)力則陷入雙重。松懈和雙重是練太極拳的兩大弊病,必須十分注意。練太極拳講究“似松未松,將展未展”。任何一個動作,包括出拳、出掌、或是出腿,均不能伸直,也不能并緊。任何一個動作都要求協(xié)調,不能有缺陷。
七、“貫串”。是指動作必須連貫,每個動作之間的銜接必須做到“天衣無縫”。其要點就是“慢”。慢的要求很高,是太極拳的另一大特征。
《太極拳論》說:“無便有缺陷處,無便有凸凹處,無便有斷續(xù)處。其根在腳,發(fā)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后,乃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所以“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貫串必須注意虛實,每個動作虛實都要分得清楚。因此,“貫串”在太極拳中是十分重要的,應加以充分注意。
八、“圓活”。練太極拳時手腳動作都是圓的,走的是弧形,不能直來直去?;顬殪`活之意,表示:
(一)動作必須圓滿,不能有缺陷、凸凹和斷續(xù),要求渾然一氣而成。
(二)靈活而無滯重之弊,伸曲開合,進退仰俯皆能自由。
(三)圓是以腰為軸心,轉動必須靈活,要與手腳之間,就像車軸與車輪之間的關系一樣,不能散亂,如動作散亂,病癥就在于腰腿之間。
九、“切”。“切”有雙重意義,其一是認真。要求切切實實地下功夫,萬萬不能草率從事,無論哪個招式,都要做到準確無誤。所謂 “專主一方,支撐八面”。其二是要研究。古人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研究既要實踐,又要思考?!犊鬃?middot;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就是說在學習中,能有心得體會是快樂之事。
十、“恒”。恒的要求也有雙重意義。首先是要求“持之以恒”,就是無論嚴寒酷暑,都不能間斷。所謂“夏練三伏,冬練三九”。
其次是要求“定量”,根據(jù)自己的先天條件,逐步加大強度,但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加強。量的加強表示時間和基礎。時間以45~60分鐘為限,基礎指下盤功夫,就像造高樓一樣,必須把基礎打好。下盤功夫指下蹲的姿勢和腰腿功夫,初學者應高一些,隨著功夫的進度,逐步降低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