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湯是治療太陽和少陽并病的方劑,是由桂枝熬制而成,主要用于發(fā)熱惡寒、肢體疼痛等癥。隨著其臨床運用和研究的深入,發(fā)現(xiàn)其有很多新的用途,比如對頸椎病、肩周炎及其過敏性疾病、婦科病,甚至心動過速,多發(fā)性動脈炎、神經(jīng)性頭痛、軟組織損傷等等都有一定療效,那么桂枝湯方主要有哪些中藥組成呢?
簡介
【處方】桂枝(去皮)三兩、芍藥三兩、甘草(炙)二兩、生姜(切)三兩、大棗(擘)十二枚。
【用法】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縶縶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離,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盡劑;若不汗,復(fù)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癥猶在者,復(fù)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方解】
桂枝、生姜均屬辛溫發(fā)汗藥,但桂枝降氣沖,生姜治嘔逆,可見二藥都有下達性能,升發(fā)之力不強,雖合用之,不至大汗。
并且二者均有健胃作用,
更伍以大棗、甘草純甘之品,益胃而滋津液。
芍藥微寒而斂,既用以制桂姜的辛散,又用以助棗草的滋津。
尤其藥后少食稀粥,更有益精祛邪之妙。
所以本方既是發(fā)汗解熱湯劑,又是安中養(yǎng)液方藥,也就是后世醫(yī)家所謂的“甘溫除熱。”
甘溫除熱之熱不是一般的熱,是胃氣不振,津血有傷所致之熱。
有關(guān)汗出身熱的機理,《內(nèi)經(jīng)》有類似的論述。
如《素問·評熱病論》曰:“有病溫者,汗出輒復(fù)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為何?
岐伯對曰:病名陰陽交,交者死也。
帝曰:愿聞其說。
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氣交爭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卻而精勝也。精勝則當(dāng)能食而不復(fù)熱,復(fù)熱者,邪氣也。汗者,精氣也,今汗出而輒復(fù)熱者,是邪勝也。不能食者。精無俾也”。
這里主要是說:汗出身熱是邪氣盛,精氣虛。汗出為精液外溢,此時邪乘虛入于肌表。正氣為陽,邪氣為陰,正氣與邪氣交爭于肌表故稱陰陽交。此時精氣流于外,邪氣入于里,故病死。
桂枝湯證雖不全同于《內(nèi)經(jīng)》所說的陰陽交之證,但正邪交爭于肌表,汗出身熱的病機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