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流行病學來看,全球范圍內(nèi),約半數(shù)以上的人都感染過幽門螺桿菌,而我國平均感染率高達50%,可謂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大國。對于該病菌,人群普遍易感,一旦感染上,就會成為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主要病因或者病原。有人說,它也是胃癌大的“禍根”,但為何這樣講?正常人又該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不妨一起來看看!
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感染和胃癌的發(fā)生之間,的確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幽門螺桿菌是需氧細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對營養(yǎng)要求非常高,并且它還能夠抵抗胃酸,所以不小心感染后,可以正常地在人類胃黏膜上皮細胞中生存并繁殖下去。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幽門螺桿菌可以在胃黏膜定植多年,而在此期間,還會產(chǎn)生大量的毒素與侵襲因子,促使胃潰瘍、消化性潰瘍,甚至胃癌的發(fā)生。
早在2017年的時候,幽門螺桿菌就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列為第一類生物致癌因素,但一般不會直接導致胃癌,而是會增加胃癌的發(fā)生風險,尤其是沒有及時接受干預治療的人,更容易因此而患上胃癌。
正常人可考慮通過臨床表現(xiàn)、相關檢查來知道自己是否感染幽門螺桿菌
1、臨床表現(xiàn)
幽門螺桿菌感染通常是以消化道癥狀為主,包括慢性上腹部脹痛不適、晨起惡心、反酸噯氣等,多與其引起胃黏膜炎癥改變,即慢性胃炎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