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紫砂文化 紫砂壺的工藝發(fā)展及特點(12)

  紫砂壺的文化價值

  紫砂壺,歷來為古今中外,文人雅士所深愛篤好。時下,不僅被越來越多的黎民百姓作為生活實用品。而且已為藏家們所青睞,作為生活實用品,陶冶性情的一種娛悅活動。因此。一個用壺、愛壺、藏壺之風正在社會悄然興起。如何欣賞紫砂壺就理所當然的被用壺、藏壺者們所關注。

  評價一件紫砂壺的內涵,必須具備三個主要因素:美好的結構。精湛的制作技巧和優(yōu)良的使用的功能。所謂形象結構,是指壺的嘴、扳、蓋、紐、腳,應與壺身整體比例協(xié)調。精湛的技藝,是評審壺藝優(yōu)劣的準則。優(yōu)良的實用功能。是指容積和重量的恰當,壺扳的便于執(zhí)握。壺的周圓和縫,壺嘴的出水流暢。同時要考慮質地和圖案的脫俗和諧。

  據(jù)現(xiàn)今的資料考證,紫砂壺的發(fā)展歷史不足一千年,在中國器皿史上,它不過是一個新生兒,然而,在短短的留六百年里,它卻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有的輝煌。由于其稀有的紫砂泥料和獨特成型工藝,使得紫砂壺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只有一個地方出產,那就是宜興。宜興自古以來,人文豐厚,這為紫砂壺產生以后。能夠迅速地走向文化性而提供了條件。作為文化來說,他是指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人們長期創(chuàng)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xiàn)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用之于紫砂壺,便是指紫砂壺在其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所承載的時代特色或者藝術審美。

  “字以壺傳。壺以字貴”。這將紫砂壺的文化價值第一次顯現(xiàn)了出來。從此以后,文人更多地參與紫砂壺創(chuàng)作。而在紫砂壺本身的造型上,出現(xiàn)了泥繪、加彩、浮雕、堆泥、貼花、施釉、攪泥、鏤空、包漆、磨光等工藝,層出不窮,擴展了紫砂壺的文化內涵。

  紫砂壺上鐫刻之風所以盛行,一是制壺者的文化追求,二是眾多文人雅士的參與,并相互仿效攀比,把壺刻裝飾推向極至。陳曼生算是在壺藝史上有突出貢獻的大家。他除創(chuàng)作一批有文學價值銘文外,他還帶頭將篆刻作為一種裝飾手段,第一次鐫于壺上,使紫砂壺真正完備了藝術品的條件,成為玩家、藏家競相追逐的對象。據(jù)文獻記載,在明清兩代,著名詩人、學者、書畫家、藝術家如趙宦光、董其昌、鄭板橋、徐渭、吳大徽、吳昌碩、任伯年等都親自在紫砂壺上題詩、刻字、繪畫。這些詩銘、繪畫清雅淡遠,寥寥數(shù)語使作者所要表達的意趣、情性與茶馨融合一直,大大提高了紫砂壺本身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品味。探究歷史,是為了更好地開拓未來。不斷探究紫砂壺的文化內涵,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注重紫砂壺的文化性,在造型方面。借鑒古代器皿,融入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元素,譬如所制作的中國十大茗壺系列之一的《羽扇綸巾壺》、《太極陰陽壺》等。在紫砂壺的裝飾方面,積極與文人合作。紫砂壺的創(chuàng)作離不開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紫砂壺也只有注入了文化,才能夠亙古,具有歷史內涵,流傳百年、千年。

  紫砂藝術是一種“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藝術創(chuàng)作形式。一件好的紫砂壺,除了講究形式的完美與制作技巧的精湛。還要審視紋樣的適合,裝飾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再說壺藝本身就是感情。所以一件較完美的作品,必須能夠發(fā)抒藝術的語言。既要方便使用。又要能夠陶冶性情,啟迪心靈,給人油然而生的一定藝術感受。

相關閱讀推薦:
紫砂壺 紫砂文化 紫砂壺的工藝發(fā)展  史上全明星資料
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
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紫砂壺被很多人喜歡,然而在選購時卻也有著很大的學問。
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
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紫砂壺深受大眾喜愛,我們外行人只能看看其外在的一些花紋。
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
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講收藏紫砂壺當做一種愛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