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紫砂壺的歷史 紫砂的發(fā)展過程及歷史演變(13)

  紫砂歷史文化的見證

  花開千朵別樣紅,就象汪寅仙老師說的一樣,每個人都會根據(jù)自己不同的喜好有不同的傾向和選擇,紫砂的發(fā)展也必然會隨著當(dāng)前經(jīng)濟形勢的繁榮而枝繁葉茂。

  紫玉金砂

  行駛在礦山便道不久,我們在宜興的丁蜀鎮(zhèn)郊外找到了曾經(jīng)名噪一時的紫砂礦山——龍山。說是紫砂礦山其實已經(jīng)名不副實了,闖入眼簾的是一汪碧幽幽的湖水,倒映著四周已經(jīng)滿目瘡痍的殘山。據(jù)說,湖水下面就淹沒著曾經(jīng)富含紫砂的礦坑。如今的人們只能在周圍尋覓一些散落在地面的紫砂礦石碎片,用來生產(chǎn)一些粗糙的缸甕器皿。同去的是宜興紫砂壺大師汪寅仙,她向我們講述了自己作為紫砂藝人所了解和見證的紫砂歷史:

  明代,因茶而生

  供春、時大彬、邵大亨……這是紫砂歷史上的座座豐碑,歲月的滄桑洗練出眾多紫砂大師的極致工藝。提及紫砂壺,依然是人們意識中的一種主流。始于明,盛于清的紫砂工藝,最初是因茶而誕生的,文人墨客在淺飲輕酌之中成就了紫砂的精魂,也成就了紫砂壺在這個舞臺上的流光異彩。

  文人的參與洗卻了紫砂的缸瓦土氣,從明代四大家唐寅、文征明、藍、沈周到清代的董其昌、陳曼生和當(dāng)時藝人的合作佳話,到劉海粟、韓美林和馮其庸在當(dāng)代紫砂大師的作品上揮毫潑墨、精雕細琢。正是文化一點一滴的熏染浸潤,提升了紫砂壺的工藝價值,也烘托出歷代大師那充滿了文化內(nèi)涵和藝術(shù)底蘊的傳世之作。

明代,因茶而生

  如今的紫砂壺依然是為茶而生,為茶而盛。壺,含孕了氤氳茶香,茶,溫潤了紫砂亞光,一把經(jīng)過了茶的滋養(yǎng)和呵護的紫砂壺,通體散發(fā)著一種高貴與祥和的亞光色,和那些被置于案頭、束之高閣而頂禮膜拜的壺相比,少了一些生澀,多了幾分親切,這也是眾多紫砂大師共同的感覺:壺,是拿來用的,茶能養(yǎng)壺,壺也襯茶,而且,一個紫砂茶壺只能泡一種茶葉。經(jīng)過一段時間茶的滋養(yǎng),紫砂壺才能表現(xiàn)出“外類紫玉,內(nèi)如碧云”的狀態(tài),也只有和茶的生死相依,壺才能真正綻放自己的高雅,這也是紫砂壺延續(xù)自己生命力的唯一理由。

  紫砂如京戲

  宜興的歷史是伴隨著紫砂的歷史而存在并生動的。談到紫砂壺,和我們參觀礦山時候的凝重截然不同,汪寅仙的表情一下子生動起來。她用國粹京劇的角色分類作比,歷數(shù)了紫砂的各大門派:作壺的技法有如京劇的唱、做、念、打,文官落轎,武生馭馬。再比如京劇有生、旦、凈、末、丑的角色分類一樣,紫砂壺也有不同的門類、各自的特色及代表人物。從年代上來講,近代宜興有著名的七大藝人, 任淦庭、吳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顧景舟、蔣蓉。

  他們的作品從傳統(tǒng)上來說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型:

  素凈的光貨,造型簡潔,壺體質(zhì)樸淡雅,基本是沒有雕飾的天然光滑線條,這一類的代表人物是顧景舟,他的代表作有僧帽壺、漢云壺、雪華壺等。顧景舟之后光貨的代表人物是現(xiàn)在他的嫡傳弟子周桂珍。雕塑狀的花貨,以造型見長,花鳥蟲魚盡攬壺上,原來的老藝人有朱可心(汪寅仙的老師)和蔣蓉,朱可心做的花貨范圍比較廣,取材于自然生物又有提煉和變化。

  蔣蓉的作品則傾向于象形和比較真實的自然物質(zhì)。她的代表作是蓮葉青蛙壺。多面多棱的方貨,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吳云根、潘持平,另外還有施小馬,他們又有各自不同的傳人。帶有花紋、字體的金文器(嚴(yán)格意義上說,這也是花貨的一個衍生品種),這種類型不是很突出,

  王寅春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但是他同時也兼作花貨。這些大師代表了紫砂歷史的一個輝煌時代,

  他們之后是現(xiàn)代的幾大名家:汪寅仙,周桂珍,譚泉海,呂堯臣、潘持平、顧紹培、儲立之等人。汪寅仙師從朱可心,將傳統(tǒng)花貨的工藝推向了又一個極致。

紫砂壺的藝術(shù)效果體現(xiàn)在形、神、氣、韻、精、功等幾個方面

  紫砂壺的藝術(shù)效果體現(xiàn)在形、神、氣、韻、精、功等幾個方面,這一點在參觀汪老師的個人藏品室的時候記者才有了深刻的感受:她的葡萄杯,嫩綠的葉子掩映著晶瑩成串的葡萄,自然卷曲的藤蔓旁邊跳動著兩只栩栩如生的松鼠,動靜之間,杯子便富有了靈動的生命;歲寒三友壺,壺身是蒼翠有節(jié)的竹子,緊繞壺身的是充滿生機的梅枝,壺蓋則截取了一段蒼勁有力的松樹枝干……整個壺的和諧與豐富渾然一體,大氣磅礴;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千禧壺,壺體的外形巧妙地揉和了1999和2000八個數(shù)字,標(biāo)示著兩個世紀(jì)的交替意義,匠心獨運,巧妙非凡。

  周桂珍的作品則代表了新的光貨時代,光貨從某種意義上說更見證了手底功夫,它不若花貨那樣可以借助于外形的延伸來豐富自己。作為顧景舟的嫡傳弟子,周桂珍在繼承的基礎(chǔ)上又有很多自己的創(chuàng)新,她可以嚴(yán)守繩墨,又可以不循成規(guī),作品就多了一些成熟而又有個性的自由氣息。她的代表作品有韻竹提梁壺,壺身扁圓鼓腹,拍打成飽滿的外形,壺嘴是一段竹子,遒勁有力,提梁是光滑弧度的竹鞭,烘托了壺身的氣度,壺體上的幾片竹葉,簡潔、清秀,提梁上的竹節(jié)布局錯落有致,手感舒服、滑潤。最讓人稱奇的是她的六方井欄壺,馮其庸先生曾收藏一把,無意間提起沏滿茶的壺蓋時,居然連壺身一起提了起來,這種工細從外表是無法看出的,所謂“大匠不雕”,也就是這種氣度了。

  另外還有集玉、水浪、之泉、追月、臥虎等這些充滿詩情畫意的壺名,都代表了光貨的“周桂珍時期”。在譚泉海的陶藝軒工作室里,他的作品給人的又是一種別樣的感受,譚泉海在1958年曾師從任淦庭學(xué)習(xí)陶刻工藝,所以他的作品與眾不同之處就在于他能以鐫刻多變的刀法,表達陶刻線條的趣味和美感,將書法、詩詞、畫意裝飾簡約凝練于紫砂陶上,這不僅需要書畫和紫砂造型的雙重造詣,還要有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腕力功夫。譚老師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千壽千禧世紀(jì)瑞祥雙耳鳳頭瓶”,這件作品的奇絕之處在于瓶體上雕刻的一千個不同體的壽字。

  另外還有2003年參加中法文化交流的“蘭亭雅集美人瓶”,并在2005年與當(dāng)代著名書法大師范曾合作創(chuàng)作了20余把紫砂壺,收藏于“范曾藝苑”。紫砂的高雅和藝術(shù)底蘊是與文化的聯(lián)姻密不可分的,譚泉海走的路就是這樣一個方向。

相關(guān)閱讀推薦:
紫砂壺 紫砂壺的歷史 紫砂的發(fā)展過程  史上全明星資料
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
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紫砂壺被很多人喜歡,然而在選購時卻也有著很大的學(xué)問。
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chǔ)
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chǔ)紫砂壺深受大眾喜愛,我們外行人只能看看其外在的一些花紋。
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
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講收藏紫砂壺當(dāng)做一種愛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