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很多人對于地骨皮不太了解,但是地骨皮的功效和作用卻在中藥醫(yī)學(xué)上占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地位,也發(fā)揮著很大的作用,那么地骨皮到底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地骨皮是什么樣的呢,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呢?
地骨皮的功效
【性味】甘,寒。
《本經(jīng)》:"味苦,寒。"
《別錄》:"大寒,無毒。"
《綱目》:"味甘淡,寒。"
【歸經(jīng)】入肺、肝、腎經(jīng)。
《湯液本草》:"足少陰,手少陽經(jīng)。"
《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腎二經(jīng)。"
《本草匯言》:"入足少陰、足厥陰經(jīng)。"
地骨皮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的根皮??扇胨帲哂袥鲅?、清肺降火等功效。用于陰虛潮熱、骨蒸盜汗、肺熱咳嗽。清熱,涼血;治虛勞潮熱盜汗,肺熱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壓,癰腫,惡瘡。涼血除蒸,清肺降火。
《本經(jīng)》:主五內(nèi)邪氣,熱中消渴,周痹。
《別錄》:主風(fēng)濕,下胸脅氣,客熱頭痛,補(bǔ)內(nèi)傷大勞噓吸,堅(jiān)筋,強(qiáng)陰,利大小腸,耐寒暑。
《藥性論》:細(xì)銼,面拌熟煮吞之,主治腎家風(fēng)。
《食療本草》:去骨熱消渴。
《本草別說》:治金瘡。
李杲:治在表無定之風(fēng)邪,傳尸有汗之骨蒸。
王好古:瀉腎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熱,補(bǔ)正氣。
《日用本草》:治上膈吐血;煎湯漱口,止齒血,治骨槽風(fēng)。
《綱目》:去下焦肝腎虛熱。
《本草述》:主治虛勞發(fā)熱,往來寒熱,諸見血證、鼻衄、咳嗽血,咳嗽、喘,消癉,中風(fēng),眩暈,痙痼,腰痛,行痹,腳氣,水腫,虛煩,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濁。
陰虛發(fā)熱,盜汗骨蒸
本品甘寒清潤,能清肝腎之虛熱,除有汗之骨蒸,為退虛熱、療骨蒸之佳品,常與知母、鱉甲、銀柴胡等配伍,治療陰虛發(fā)熱,如地骨皮湯(《圣濟(jì)總錄》);若用治盜汗骨蒸、肌瘦潮熱,常與秦艽、鱉甲配伍,如秦艽鱉甲散(《衛(wèi)生寶鑒》)。
肺熱咳嗽
本品甘寒,善清泄肺熱,除肺中伏火,則清肅之令自行,故多用治肺火郁結(jié),氣逆不降,咳嗽氣喘,皮膚蒸熱等癥,常與桑白皮、甘草等同用,如瀉白散(《小兒藥證直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