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是誰相信很多人都是清楚了,大禹治水這個典故還是非常有名的,但是你知道嗎,其實大禹和土茯苓也有故事的,那么到底是什么故事呢,之間有什么情緣呢,下面就由小編在這給大家詳細(xì)介紹下吧。
說到土茯苓,我們很多人都會想要用它來制作一些糕點,味道非常的香而且口感還非常的好,是人們非常喜歡的一種食物。
殊不知土茯苓是一種具有很高價值的中藥,更是大禹親嘗過的“口糧”,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認(rèn)識一下土茯苓,了解一下它的臨床應(yīng)用。
土茯苓在生活中并不是很常見到,這屬于是百合科,是一種藤本植物的塊莖,而且還有著很多別稱。又稱紅土茯苓、禹余糧、冷飯團(tuán)、冷飯頭、飯團(tuán)根等。說起它的別名禹余糧的來歷,還有一個故事。
相傳5000年以前,大禹率數(shù)百部下在現(xiàn)在的山東西南部山區(qū)疏導(dǎo)積水,大禹每天都和部下一起用耒等工具挖掘沙石并一天同吃兩頓飯。有一天傍晚,伙頭來稟報:“大王,鍋里的米飯做好了,可以用飯了嗎?”
大禹這個時候用手摸摸自己的肚子,看看非常饑餓無力的人說,“開飯了!開飯了!”,大家都馬上奔去了。
銅鍋里的小米飯黃燦燦的冒著誘人的香味,伙頭用勺子給大伙盛飯,每個人的土陶碗里就放一勺,因為帶來的糧食不多了,只能節(jié)省著吃。當(dāng)大禹把土陶碗伸過來時,伙頭給盛上一勺,剛要再搭上一勺時,大禹快速把碗抽回,他平靜地說:“算了,我吃多了,就會有人沒飯吃呢。”吃著飯,伙頭偷偷對大禹說:“大王,咱的小米不多了,是不是派人回去運啊?”“啊?你不早說,今天天晚了,我明天派人去運吧。”
深夜,大雨驟降,如同瓢潑,用樹枝搭起的棚子漏水,大禹和部下起身蹲著,等待雨停,等待天亮??商觳浑S人愿,天亮了,大雨卻沒有要停的樣子,天又黑了,大雨也沒見變小,大禹和眾部下餓著肚子在棚子里熬著。大雨一直下了兩天兩夜,山溝里的洪水漫上山坡,大禹和部下所處的大山變成一座孤島。大禹立刻指揮大家疏通洪水。
忙活了半天,當(dāng)伙頭被濕柴冒出的黑煙嗆紅了眼睛,終于把后的小米煮熟了。每人吃了幾口之后,大家又開始疏導(dǎo)洪水了。
人們兩天沒有吃飯了,圍山的洪水卻只退了一點點。大家的肚子在咕咕直叫,糧食,糧食在哪里?人們開始焦急了,偶爾有人來報:“又餓昏了一個。”大禹支撐起身子,看著洪水,竭力思考逃生的良策。他突然看到滿山的土茯苓,綠油油的葉子在陽光下閃動,被水沖出的塊莖頗顯肥厚。
大禹靈機(jī)一動,用力招呼部下:“弟兄們,我們不能在山上等死,我先嘗嘗這些葉子能不能吃。”說罷,他擼一把土茯苓葉子填進(jìn)嘴里,用力一嚼,皺著眉頭咽下去。等了片刻,身體沒有不適感,肚子也不餓了。他大聲喊:“弟兄們,吃這些葉子啊,就是有點苦,但是吃了餓不死。”眾人一聽,紛紛把土茯苓葉子往嘴里填。大禹又招呼大家?guī)突镱^挖沙土里的塊莖,伙頭用銅鍋煮葉子和塊莖,人們又能一天吃上兩頓飯了。大家吃了幾天土茯苓的葉子和塊莖,保住了生命,有些腸胃有毛病的人還治好了。
圍困大山的洪水退去,大禹派人運來了糧食,他們又繼續(xù)疏導(dǎo)積水了。人們得知救命的植物叫土茯苓,為了不忘大禹冒著生命危險親嘗土茯苓,遂給它起名叫禹余糧。
土茯苓一般多是分布在長江流域的南部各省,這就是有關(guān)大禹親嘗土茯苓的故事,也因此有了禹余糧的名字。土茯苓全年可采,以秋末冬初采收較好。除去殘莖和須根,曬干;或新鮮時切成藥片,曬干,生用。味甘、淡,性平。歸肝、胃經(jīng)。具解毒除濕,通利關(guān)節(jié)之功。
臨床應(yīng)用
1.用于楊梅毒瘡,肢體拘攣
本品甘淡,解毒利濕,又能通利關(guān)節(jié),解汞毒,故對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劑中毒而致肢體拘攣者,功效尤佳,為治梅毒的要藥。也可以本品與金銀花、白鮮皮、威靈仙、甘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