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右腿自左向上、向右擺踢,兩掌應該是腳擊手、手擊腳,手足互相迎擊,而又以腳為主、手為輔,顯示腿的橫勁擺擊疾如旋風的特點。同時注意手足迎擊要輕輕地拍打,要松靜自然,不必刻意噼啪作聲,拍得很響。因為拍打只是一個形式,動作的實質(zhì)是雙手向左下捋捌敵臂,右腿自左向右橫向擺踢敵胸脅??桃忄枧咀髀暡o實際意義,反而使動作停頓,勁力中斷。
用法
接前勢,如前有敵,而又有敵自身后用右手打來,我即以右腳為軸,左腳懸起展開,隨勢向右后方旋轉(zhuǎn),同時以手足向敵上下部掃刮。待轉(zhuǎn)至原位時,黏住敵右腕,隨繞其腕里,往左捋捌抽回,同時急用右腳背,以橫勁擺踢敵胸脅部。
注釋說明
360。大轉(zhuǎn)身后,以腳背緣擺踢敵人,柔腰百折若無骨,撒去滿身都是手,腳過似疾風擺蕩蓮葉,故名“轉(zhuǎn)身擺蓮”。又名“擺蓮腳"或“擺蓮腿”,簡稱“擺蓮"。 “擺蓮”是武術中的通用名稱,有單、雙之分。第七十三式十字腿,早年楊澄甫練此勢時就是“單擺蓮”,即以左掌單掌橫側仰著拍擊右腳面,形成拗步“單擺蓮"。而本勢是左腿先行擺轉(zhuǎn)后,右腿自左向上、向右以橫勁擺踢,雙手左掌稍先、右掌略后迎著拍擊腳背,故又名“轉(zhuǎn)身雙擺蓮",簡稱“雙擺蓮”。其轉(zhuǎn)身時兩手上刮、左腿下掃,意含掃腿,當源于外功拳的“掃蹬腿”,只是至今僅留有演變前的某些痕跡罷了。左腿掃蹬之后,右腿即起以橫勁擺踢,使敵上下受攻而難以招架。
《太極拳體用全訣》說: “轉(zhuǎn)身擺蓮帶刮掃,前后應敵旋風勢。"充分說明了轉(zhuǎn)身擺蓮勢依靠上下刮掃的技法,以旋風之勢應擊前后夾擊之敵。 《全體大用訣》說: “轉(zhuǎn)身擺蓮護腿進",說明應用擺腿時的注意點,即如前有敵,而又有敵自身后用右手打來,我擺腿之前須黏住敵右腕,隨繞其腕里,往左捋帶挒開,方可掩護起右腿橫勁擺擊,以免被敵撈住我之擺腿。 因動作有“疾似旋風擺蓮"的要求,故練來易于剛勁外露,剛勁有余而柔勁不足,右腿硬擺猛踢,拍腳噼啪聲響,故作威猛,終而有違于《太極下乘武事解》關于“太極之武事,外操柔軟,內(nèi)含堅剛,而求柔軟。柔軟之于外,久而久之,自得內(nèi)之堅剛,非有心之堅剛,實有心之柔軟也。
所難者,內(nèi)要含蓄堅剛而不施,外終柔軟而迎敵,以柔軟而應堅剛,使堅剛盡化無有矣”的論說。亦有違于陳長興在《太極拳十大要論·剛柔第十》中“然剛柔既分,而發(fā)用亦自有別。四肢發(fā)動,氣行諸外而內(nèi)持靜重,剛勢也;氣屯于內(nèi)而外現(xiàn)輕和,柔勢也。用剛不可無柔,無柔則環(huán)繞不速;用柔不可無剛,無剛則催逼不捷。剛柔相濟,則粘、游、連、隨、騰、閃、折、空、掤、捋、擠、按,無不得其自然矣!剛柔不可偏用,用武豈可忽耶"的關于剛柔的論說。
陳鑫說: “運動之功久,則化剛為柔,練柔為剛,剛柔得中,方見陰陽,故此拳不可以剛名,亦不以柔名,直以太極之無名名之。” “太極者,剛柔兼至,而渾于無跡之謂也。"楊澄甫老師說: “太極拳,乃柔中寓剛,棉里藏針之藝術。”所以,傅鐘文、沈壽、趙安洲三位老師平時演練擺腿時疾如旋風擺蓮,雖迅捷而作聲輕微。有時干脆不作聲,行若微風拂蓮,徐徐而來,緩緩而至。全憑情性神意演繹,不慍不火,溫文爾雅,其神情韻味真正顯示了“柔腰百折若無骨,撒去滿身皆身手”的太極虛無境界。
結語:楊氏太極拳的第八十式轉(zhuǎn)身擺蓮的全過程已經(jīng)在上文中詳細的描述,并且還配上分解圖,所以學習起來比較的簡單。在學習太極拳的同時,也要注意一些技術要領,這樣才能練出好的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