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是太極拳里發(fā)展早的一個流派,在練習陳式太極拳時要注意身體立身中正。今天小編將為介紹陳式09式太極拳需要配合的規(guī)律和一些注意事項,趕緊學習一下吧!
陳式09式太極拳
一、全身配合
陳式太極拳的配合規(guī)律,從全身來講,為眼、身、步、手四個主要部分。從軀干來講,分為上、中、下三盤。
我們先講軀干的基本規(guī)律,人頭至頸部為上盤,胸、脊、腰部為中盤,小腹、尾骨以至襠、腿、足部為下盤。上盤的頭部要中正。術語說:"虛領頂勁。"《十三勢行功總歌》中說:"滿身輕利頂頭懸。"頂和懸字雖不同,方法是一樣的。正如陳鑫解釋的:"如同用繩子從頭頂百會穴將全身向上懸起似的。"只要下向內(nèi)收,則頭頂自然中正向上,而頸也自然立起。
眼法,總要平社,卻方--每式的主要方向。但陳鑫加了"耳聽身后"四字,以防有人從身后襲來。中盤的脊要隨著頂勁的上領而同時立直,胸部既不外挺,也不內(nèi)收。術語謂之含胸拔背。含或涵的意義都是要求松圓而不壓近肺部,以便呼吸通暢。
腰部亦以中正為主,但陳式每一動作民和向左右旋轉。轉的角度,一般不超過45度。在步法進退時,可達90度,或大至360底以上。腰是隨著對方的變化,左右旋轉以帶動步法進退。所以既要保持中正而不偏不倚,又要靈活旋轉。一則忽隱,一則忽現(xiàn)。但不許前傾后仰。下盤尾骨微向后翻的問題。陳鑫指出:"尾骨長強穴(尾骨下端)微向后翻。"這樣的姿勢可使小腹下邊斜向里收。一來氣自然沉于丹田,二來大腿根的兩條大筋放松,可加大軀干旋轉的角度,以保持重心的下降與平衡。各式太極拳都以斂臀為規(guī)律,其實這是為了糾正突臀之病,但斂臀過大就會違背拳理。所以陳鑫講的長強穴微向后翻,是和其他太極拳的區(qū)別,而且也是陳式軀干方面要緊的關鍵。陳式要求襠要開圓,忌人字襠,即尖襠。
這種姿勢仍然和長強穴的后翻有密切關系。只要長強穴向后翻一點(只是一點,絕非突得),它的姿勢恰如我們端坐的樣子。襠部只要能夠開得圓,也自然能塌的下,使重心降低,加強軀干的穩(wěn)定。人字襠兩只腳再寬,而襠勁無法下塌,就如同兩條腿的木架,從前后稍微一碰,就會倒的。陳式上盤稱為頂勁,中盤稱為腰勁,下盤稱為襠勁。頂要向上虛領,腰勁要中正旋轉,不許前后搖擺,襠勁則要向下松塌。陳式要求膝部隨身體旋轉一提一落,也是和襠部開,長強穴后翻有直接關系的。襠部的圓下與靈活變化有關;膝部的提、落則與運動中的穩(wěn)度有在。
二、運動方法
凡身向左轉,則左膝順纏上提,右膝同時逆纏而下垂;
如身向右轉,則右騰順纏上提,左膝逆纏下垂。
(太極拳論)說:"立如平準。"陳鑫也說"拳者,權也。"平準就是我們常說的天平,權就是秤砣。我認為陳式拳等于同時用兩磁秤。手等于普通秤上的砣,它的作用撥轉對方加在我某個肢體方面的力量,能夠引進而落空。
膝則等于平上的砝碼,對方來力在我左肢,我方以左膝上提引化來力,同時右膝下沉以加強身體的穩(wěn)度。這種動作同于杠桿原理,頂勁上領就是支點,對方來力就是重點,我方的手和膝就是力點。
不過它和我們?nèi)粘S贸臃Q物的目的不同。稱物時要求力點和重點平衡。在拳法上則是對方力大則減小力點使它落空,對方力小則加強力點使之反轉回去,但都必須配合自轉的順逆纏法,適當?shù)貪L動摩探,才能發(fā)揮借勁與截勁的作用。
腿和足是服從眼的指揮而因敵變化、轉換進退的。按正規(guī)講:大腿根的高度,應當隨襠勁的松塌而和膝部略平。在步法進退時,只能以腰的旋轉帶著小腿變化。但這種功夫如今習陳式者多練不到了,所以不一定這樣要求。
動作時,實腿要塌好襠勁,然后空腿向前或向后傾斜。前進則足尖斜向內(nèi)勾,以足踵貼地前進,進到所需方位,然后踏落足踵。
不論進退都要提膝,而足部隨著架式的需要或前或后地走里弧或外弧。足與膝的配合是膝部要和足踵上下對照,略向里合,成三角形。
膝部要和胯根、足部配合,也是略向里合,成三角形。步型大略有馬步、弓步、盤步、虛步、獨立步五種。只有輕重之分,而無純虛、純實之別。臂部應分三節(jié)。肩為根節(jié),肘為中節(jié),手為梢節(jié)?!短珮O拳論》要求"松肩、沉肘"。
陳鑫解釋松字為明確,他說:"臂部如掛肩上。"肘的松沉,不論順纏逆纏都要保持肘尖向下的狀態(tài)。不可使肘離肋內(nèi)收,那樣做必然使手部離開中線,以致丟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