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刀又稱十三勢刀,是楊家太極拳械中的器械,那么你知道太極刀的練習(xí)方式嗎?有哪些地方該注意呢?來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楊式太極刀概述
楊式太極刀和太極劍一樣,是由太極拳發(fā)展而來的,具有太極拳練習(xí)的一般特點和要求。但是,太極刀和太極劍也有區(qū)別,如“劍重輕靈,刀求穩(wěn)重“,“刀如猛虎,劍似飛鳳”,“刀走黑,劍走青”(即剛猛與輕靈之別)等說法。太極刀較為威猛,而太極劍更顯瀟灑,在手法和運用方面也有區(qū)別。如太極刀與太極拳、劍的運動,都是圈,而刀法運行的圈,“纏頭過腦”為其突出特點。纏頭刀,即手舉過頭,刀尖下垂,刀背從肩外貼脊背向身后纏繞。
過腦刀是舉刀高過頭,或轉(zhuǎn)身,或轉(zhuǎn)刀,使刀從頭頂繞過,但刀背不貼脊背。纏頭過腦,攻防兼?zhèn)洌浜涎?,能使出幾倍于手臂的力量。和太極劍相比,太極刀作為健身和陶冶性格的手段,不如太極劍那么普及,但其技擊威力較強,在冷兵器時代,刀的運用比劍廣泛,故而為習(xí)武之重要器械。
太極刀的形狀、尺寸、選材、制作,都有一定要求。就形狀而言,有實用刀和練習(xí)刀兩類。
“實用刀”,即古代戰(zhàn)場使用及練武之人防身手,多為橢圓盤形,故稱“刀盤”,也有其它形狀的。
據(jù)說,楊家過去所用太極刀,都是環(huán)首的實用刀,特別是楊澄甫先師,通過對倭刀(日本刀)的使用后,對實用刀進(jìn)行了改革實驗,將護手做成S形(或如意形),下部向后彎曲,保護手指,上部向前彎曲,可用大拇指按住護手增大劈砍力度,也可擋住對方刀刃并施以彎折之力。
“練習(xí)刀”,即用于學(xué)習(xí)、表演或健身的刀,木制、剛制均可。其形制,可以和實用刀一樣,但是為了增強觀賞效果,現(xiàn)多用刀身較寬而扁薄輕巧的鋼制表演刀,彈性好,揮舞發(fā)力時,刀尖可抖動有聲,閃光悅目,用于格斗,則顯軟薄。
護手亦稱“刀盤”“刀格”,刀端亦稱“刀首”,有環(huán)者即稱“刀環(huán)”。端部裝飾物一般為彩綢,稱為“抹頭”,亦稱“刀袍”。實用刀各部位的名稱與此類似。
太極刀亦稱“十三刀”,是以十三字刀法命名,或者說楊式太極刀的套路用十三句歌訣貫穿,其意都是附和八卦五行之?dāng)?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