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一個全身運動的拳法,所以對腰部的要求較高,那么你知道怎么練出“太極腰”么?不清楚的話就趕緊來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正確的腰部姿勢,我認為應是松活、正直、沉穩(wěn)。拳論日:“腰如車輪。”“腰如纛。”前者言其松活,后者言其正直。松活就是松腰松胯,使腰部肌肉自然放松,提高腰部活動的靈活性。正直就是腰脊豎起、挺直,盡可能地減少腰彎,使腰弓的凹陷處舒直。“脊梁’’與尾閭保持正直。沉穩(wěn)就是塌腰,腰胯微微下坐,使氣沉丹田,兩足有力,下盤穩(wěn)固,柔中帶剛。顯示出沉實的內勁。上肢旋繞不飄浮、不搖晃。做到了上述這些,腰部姿勢就會自然正確,就可達到“身形腰頂”“支撐八面”“腹內松靜氣騰然’’的地步。如果腰部姿勢不正,尾閭也必不能中正,既不雅觀,且易為人所制。同時,神必不能貫頂,勁力也必然不能由腰脊而發(fā),也做不到周身完整一氣,四肢定會顯得軟弱無力。正如先師們所說:“有不得機得勢處,其病必于腰腿求之。”因此,歪斜、曲腰、扭臀等均在《內家拳十四禁忌》之列??茖W地處理好五個問題要充分發(fā)揮腰部功能,必須科學地處理好五個問題。
第一,加強腰部柔韌性鍛煉。這是基本功,也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
主要方法有:
1.前俯腰。兩腳并步站立,兩腿自然伸直。雙掌上舉,然后上體向前下俯。兩手貼著地面,年輕人還可以抱抱腿。
2.后仰彎曲。上體盡量向后仰,使腰部后弓。彎曲角度大小,要因人而宜。
3.左右側弓。兩腳開立。左側弓,左手插腰,右臂經頭頂弧形向左肩方向伸垂,腰部向左側屈弓;右側弓,右手插腰,左臂經頭頂弧形向右肩方向伸垂,腰部向右側屈弓。
4.左右輪轉(也叫甩腰)。兩腳開立。兩臂同上伸直,然后腰胯微微向左旋轉,兩臂隨勢向左、向下、向右、向下翻轉繞圓,停于頭頂。再用同樣方法向右旋轉、繞圓。旋轉時兩臂盡量增大繞環(huán)幅度,但應自然,不可僵直。
5.轉腰云輪。兩腳開立,原地不動做左右云手式數遍。
6.左右擰腰轉體。兩腳并立,兩手插腰。腰胯向左后擰轉,力爭看見右腳跟;腰胯向右后擰轉,力爭看見左腳跟。不論向左擰轉或向右擰轉,均要求身正腰直,提頂吊襠,兩腳不得移動。
上述六法,都是以腰部的髖關節(jié)為軸進行的。擺動了腰胯,增強了腰脊關節(jié)的潤滑,肌肉會更加柔韌,更有彈性,腰力也會大大提高。
第二,上體一定要保持端正自然。
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脊柱挺直,不前俯后仰,不左右歪斜。演練中,一舉一動,無論前進后退,左轉右旋,上上下下,四肢動作如何,都要做到肩與胯合,頭頂、軀干到尾椎始終保持在一條垂直線上。上體中正了,也就為腰部的中正創(chuàng)造了條件。否則,撐不直脊梁,也就挺不起腰桿。
第三,腰部轉動幅度、腰力運用要適當。
具體講,腰要圍繞身體縱軸線(從百會穴到會陰穴的上下一直線)轉動,轉動幅度以轉動輕靈自如、連貫圓活為宜,就像鐘擺一樣,既可以擺過去,又能夠擺回來,動作順遂流暢。同時,腰部是微動關節(jié),由五個椎骨淺平面上下連接而成,轉動幅度過大,容易造成上下椎骨連接處脫臼(錯位)或損傷韌帶。這樣,不僅會出現四肢無力,不能技擊,也將直接影響身體健康。特別是一些老年朋友,肌肉逐漸萎縮,彈性降低,骨質疏松,關節(jié)韌帶發(fā)生退行性改變。因此,演練中一定要因人而宜,量力而行,不可勉強。
第四,腰部轉動必須與胯部、肩部轉動相隨相合。
腰、胯、肩三者有呼應連承關系。腰胯上下緊密相連,運動時常?;ハ酄縿?,腰圈、胯圈并走。肩與胯合是太極拳“外三合”要求之一。
肩部也應隨著腰、胯一齊轉動,使兩肩、兩胯與腰齊進齊退。這樣,上下一起轉動,自然靈活,重心穩(wěn)定,也便于內勁通過腰軸的旋轉順利地到達四肢末端。注意切不可相互分離,單獨擰動(腰動而胯不動,或胯動而腰不動)。同時,還應與沉胯、斂臀、屈膝相結合。這樣,既有利于氣沉丹田,重心下降,上虛下實,更有利于保持腰部正確姿勢。
第五,腳步大小、拳架高低要適中得體。
腳步太大(俗稱老步)、太小對充分發(fā)揮腰部作用都不利。太小,則腰之轉動亦小,不利于塌腰、落胯和內氣下沉,不利于防御和攻擊對方;太大,則進退收放不靈,容易被動失勢。拳架高低,主要看屈膝程度。屈膝程度淺,拳架就高;屈膝程度深,拳架就低。如太高,邁步就小,腰之轉動亦小;太低,則重心下陷,兩腿容易雙重,虛實不清,進退也就不能隨機應變。因此,演練中腳步必須開展,在此前提下,其大小應以不過前過后、迎送相當、上下左右轉動靈活為宜。一般以弓步時一腿屈弓、一腿自然伸直的姿勢為好。始終保持同一高度,不可忽起忽落,這樣就能塌腰落胯,轉動靈活,既有利于技擊,又有利于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