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覺得太極拳就是要柔,卻忽略了太極拳中剛的部分,那么對于太極拳的剛?cè)彡P系究竟應該如何進行理解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對楊式太極拳中剛?cè)岬年P系做一個簡單的理解,以便更好的結合太極拳教程進行學習。
楊式太極拳的大特征就是體松柔和,舒展大方,外柔內(nèi)鼓,有掤勁拳術之稱。在楊公澄甫遺著《太極拳練習談》中也講到“太極拳乃柔中寓剛,綿里藏針之藝術也”。這里的所謂“剛”和“針”,指的都是太極拳的內(nèi)勁。當前有許多人練拳只見軟不見剛,把柔理解成軟,把柔與軟混為一談。
太極拳之“剛”,就是以腰為軸,利用太極拳的纏絲勁,牽動丹田充溢的內(nèi)氣,在瞬間發(fā)出的爆發(fā)力,亦稱彈簧勁。這種勁是通過長時間周身放松、拉長,用柔緩的動作在去僵求柔中練出的先天自然之氣(常說的丹田之氣)所產(chǎn)生的,并非后天之拙力。太極拳之“柔”,《拳論》上講,“運動之功久,則化剛為柔,練柔為剛,剛?cè)岬弥?,方見陰?rdquo;。掌握柔并不是松軟,而是去一份拙力、蠻力,得一份柔勁后的纏絲勁。此為太極拳的精髓,非千錘百煉、天長日久,不易輕得。由此可以看出練好太極拳柔剛途徑就是學會放松。
“放松”的體認有以下幾點
“放松”是練好楊式太極拳的一種方法,也是一種手段,但不是目的。
“放松”有兩個方面的含意:一是意念的放松,即排除一切雜念和緊張狀態(tài),集中精力練拳;二是肢體也要放松,即排除體內(nèi)僵力。
“放松”是有意識地使全身關節(jié)、肌肉、整個骨豁松開、放展,使韌帶拉長,忌僵硬。通過松開、放展,使全身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更好地連接成一個整體,這一點一定要下工夫揣摩。
“放松”是使肢體放展、引長之后的一種沉重的感覺,是勁的內(nèi)在感覺,不是局部,而是全身。
“放松”猶如高溫熔解生鐵,亦如高溫熔解拙力(僵力)。鐵水經(jīng)過錘煉,可以轉(zhuǎn)化為鋼,拙力經(jīng)過訓練,可以由柔轉(zhuǎn)化為勁——即剛的形成。“由松入柔,運柔成剛,剛?cè)嵯酀?rdquo;。
在開始的太極拳學習中,會要求練習者以緩慢的速度,柔軟的姿勢進行太極拳的練習,這是為了讓練習者能夠更好的去體會太極拳的內(nèi)涵。不過要注意的是,想要真正的掌握太極拳,還需要進行其他的練習直至終功成。
太極拳的練習,也是一個去僵求柔的過程,要通過走架子來徹底化去人體長期養(yǎng)成的拙勁、蠻力。例如人要拿起一個重物,就得用拙力,日久就養(yǎng)成了鼓勁拿重物和舉重的習慣。鼓勁實際上是努勁,在太極拳術語中就叫拙勁?;糇緞?,身體放松,動作慢、緩、柔,這樣才能使全身放長產(chǎn)生彈簧勁,才能引動體內(nèi)之真氣,使內(nèi)氣鼓蕩于周身。
楊式太極拳習練時講究“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含胸塌腰,沉肩墜肘;松腰圓襠,開胯屈膝;神聚氣斂,身手放長”。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如在站樁時,讓意識通過相反方向的拉開,使身軀有放長的感覺。站樁時要頂勁虛領,松胯塌腰,使背部得以拔長。沉肩墜肘、松腕,實際上是要求從肩與肘的放長,肘與腕的放長,使整個手臂得以放長。開胯屈膝是腿部的放長。前臂、大臂、小腿和大腿是由骨骼組成的,沒辦法拉長,但連接它們的腕部、肘部、肩部、胯部、膝部等關節(jié)處都是筋連接的,通過有形的拳架動作套路,以一念代萬念,達到心靜如水,意氣平和,放松的動作配合呼吸,意到氣到,使身體產(chǎn)生拉長的感覺。隨著動作姿勢的規(guī)范化,引得丹田之氣愈來愈足,這種拉長、發(fā)脹、發(fā)麻、發(fā)沉、如灌水銀的感覺越來越明顯——這就是太極混圓勁的產(chǎn)生。
內(nèi)氣充足,那么通過拳式的演練就能夠引得內(nèi)氣遍布全身,從而形成了內(nèi)勁。內(nèi)勁是太極拳由柔變剛的重要步驟,只有通過意念的指導,呼吸的配合以及規(guī)范的拳架,才能使內(nèi)氣在身體各處鼓蕩起來。
談太極拳的剛與柔,實際上是談太極拳的陰與陽?!短珮O拳論》的第一句就是“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如把太極拳剛與柔的劃分,用于技擊理論和太極拳原理來總結,“一陰九陽根頭棍,二陰八陽是散手,三陰七陽猶覺硬,四陰六陽類好手,唯有五陰并五陽,陰陽不偏稱妙手”。說明只有陰與陽相等,即五陰并五陽,剛與柔相濟時,拳才合于太極,方可稱太極拳。在此之前,實屬軟拳或硬拳,真正的太極拳功夫是經(jīng)過練剛致柔,柔極生剛,剛極又生柔,剛?cè)岢拾耄瑒傊杏腥?,柔中有剛的渾然太極境界。
太極拳在拳架的一招一勢,一呼一吸,一開一合的動作中,都寓示著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陰陽互為其根,不可分為兩半的自然規(guī)律。“里往外開者皆屬陽,外往里收者皆屬陰,故凡外擊者為陽,內(nèi)引者為陰。拳勢內(nèi),外開者蓄而不發(fā),內(nèi)收者引而不擊,而搏擊之勁自然藏于引進之中。惟其如此,故愈練而愈精密細巧。剛?cè)峄ミ\,虛實滲透,久練純熟,無端緒之可尋,無跡象之可指,方為得太極之真諦”。
太極拳每一勢的定式,是柔到剛的終止點。從呼吸和發(fā)勁而言,此處一般都以音助外呼氣,發(fā)勁;從動作形體而言,此處表現(xiàn)為六合狀態(tài);從速度而言,此處較快,屬剛。由上勢轉(zhuǎn)下勢的過程,是轉(zhuǎn)關折疊柔運的過程。從呼吸和發(fā)勁而言,此處一般都以吸氣為主,蓄勁;從動作形態(tài)而言,此處表現(xiàn)得較柔、較慢,是開的過程。從柔到剛、從剛復柔,在螺旋式纏絲運動的輔助下,手法上遇到往復時,要嵌進折疊;步法上遇到進退時,要嵌以轉(zhuǎn)換;在開合、收放時,要有收即是放和放即是收的意和勁,相連不斷,往還無端。不只拳如此,其實世間萬事萬物都是沿正余弦曲線呈波浪式涌動前進的。
剛?cè)嵯酀奶珮O拳功夫反映在技擊上,則完全是一種大將風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到“五陰五陽”的功夫時,人完全像一個皮球,只要你推得輕,它就回得輕,如果你拼命狠推,它的反擊力就越大,你受的打擊愈重。長期的太極拳運動,引得內(nèi)氣鼓蕩于四肢,柔極生剛所致。太極拳似水,水極柔又極剛。水可使山岳成平地,水可使高樓大廈成泥沙。太極拳似風,春風拂面,但剛起來的暴風可以使一座城市剎那間成一堆廢墟,也可使世間萬物無影無蹤。這就是柔中寓剛,柔極生陽之理。
楊式太極拳就像是一只臥虎,難在剛?cè)岬臏蚀_把握上,它既不是軟拳,也不是硬拳,難在剛?cè)嵯酀?ldquo;中和”上。“運動之功久,則化剛為柔,練柔為剛,剛?cè)岬弥?,方見陰陽。故此拳不可以剛名,亦不可以柔名,只以太極之無名名之”。
剛?cè)崾翘珮O拳所有的辯證關系中的一種,是太極拳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只有抓住了剛?cè)岵奶攸c,練習者才能真正的去學會太極拳,否則,太極拳的學習就永遠難以進入真正太極拳的境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