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jié) 白疙

  白疙又名銀屑病,聽到這個病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吧!白疙是一種皮膚疾病,早在《外科證治全書》就有記載此病,患了這種病的人皮膚劇烈的癢,鱗屑少且不呈銀白色。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白疙相關疾病知識吧!

  白疙是一種易于復發(fā)的慢性紅斑鱗罔性皮膚病。《外科大成》云:“白它,膚如疹疥,色白而癢,搔起白庀.俗稱蛇虱,由風邪客于皮膚,血燥不能榮養(yǎng)所致。”《外科證治全書》云:“白瘧,一名它風,皮膚燥癢,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漸至肢體枯燥拆裂,血出痛楚,十指間皮厚而莫能搔癢。因歲金大過,至秋深燥金用事,易得此證,多患于血虛體瘦之人。”本病以皮膚上出現紅色丘疹或斑塊,上覆以多層銀白色鱗屑為臨床特征:男性多于女性,北方多于南方,春冬季易發(fā)或加重,夏秋季多緩解,在自然人群中的發(fā)病率為0.1%一3%。

  一、病因病機

  總因營血虧損,化燥生風,肌膚失養(yǎng)所致。初起多為風寒或風熱之邪侵襲肌膚,以致營衛(wèi)失和,氣血不暢,阻于肌表而發(fā);或兼濕熱蘊積,外不能宣泄,內不能利導,阻于肌表而發(fā)。病久則氣血耗傷,血虛風燥,肌膚失養(yǎng),病情更為顯露:或因營血不足,氣血循行受阻,以致瘀阻肌表而成;或稟賦不足。肝腎虧虛,沖任失調,更使營血虧損。.

  西醫(yī)對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認為發(fā)病與遺傳、感染、代謝、內分泌、免疫等多種因素有關。

  二、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一般分為尋常型、膿皰型、關節(jié)型和紅皮型4種類型。

  (一)尋常型臨床多見,發(fā)病較急,皮損初起為紅斑、丘疹,逐漸擴大融合成片,邊緣清楚,上覆以多層銀白色糠秕狀鱗閣,輕輕刮去鱗屑.可見一層淡紅色發(fā)亮的薄膜,稱薄膜現象:刮除薄膜后可見小出血點,稱為點狀出血現象,為本病特征性皮損,在進行期皮膚外傷或注射針孔處常出現相同損害,稱為同形反應;皮損發(fā)生在皺折部位則易造成浸漬、皸裂。皮損可累及全身,但以頭皮、軀干、四肢伸側多見。初發(fā)病多在青壯年,多數患者冬重夏輕,病程較長,常反復發(fā)作。按臨床表現一般可分為三期:

  1.進行期皮損色紅,不斷有新的皮損出現,原有皮損逐漸擴大,炎癥浸潤明顯,鱗屑增厚,瘙癢較劇,易產生同形反應。

  2.靜止期皮損穩(wěn)定,無新的皮損出現,舊的皮損經久不退。

  3.恢復期皮損減少,變平,逐漸消退,留有色素沉著或色素沉著斑。

  組織病理學改變主要為顯著角化不全,可見凹膿腫,顆粒層變薄或消失,棘層增厚,表皮突延長,深入真皮。真皮乳頭呈杵狀向表皮內上伸。真皮淺層血管周圍淋巴細胞浸潤。

  (二)膿皰型臨床少見,可繼發(fā)于尋常型,亦可為原發(fā)性。臨床上可分為泛發(fā)性和掌跖膿皰型兩種:

  1.泛發(fā)性膿皰型皮損特點為在紅斑上出現群集性淺表的無菌性膿皰,膿皰如粟粒,可融合成膿湖。皮損可泛發(fā)軀干及四肢,口腔粘膜亦可受累,常見溝紋舌。可伴高熱、關節(jié)腫痛等全身癥狀。病情好轉后可出現典型白疙的皮損,病程長達數月或更久,常易復發(fā),預后較差。

  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增高,血沉加快,可有低蛋白血癥及低鈣血癥。

  2.掌跖膿皰型皮損好發(fā)于掌跖部,皮損為在紅斑基礎上出現多數粟粒大小的膿皰,1—2周后自行干涸,形成黃色屑痂或小鱗屑,以后又在鱗屑下出現小膿皰,反復發(fā)作,逐漸向周圍擴展。一般情況良好。

  組織病理學檢查:表皮內海綿狀膿皰,皰內多數嗜中性粒細胞,膿皰多位于棘細胞上層。真皮淺層血管擴張,周圍有淋巴細胞和組織細胞及少量中性粒細胞浸潤。

  (三)關節(jié)炎型除有紅斑、鱗屑外,還伴有關節(jié)炎的表現,以侵犯遠端指趾關節(jié)為主,常不對稱,亦可侵犯大關節(jié)和脊柱。受累關節(jié)紅腫、疼痛,重者可有關節(jié)腔積液、強直、關節(jié)畸形。

  實驗室檢查:類風濕因子陰性,血沉增快,X線檢查見有類似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骨關節(jié)破壞。

  (四)紅皮病型常由尋常型治療不當或膿皰型消退過程中轉變而成。表現為全身皮膚彌漫性潮紅、腫脹和脫屑,在潮紅的皮膚中可見片狀正常的。皮島”??砂橛邪l(fā)熱、畏寒、頭痛及關節(jié)痛、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癥狀。病程較長,可數月或數年不愈。治愈后,可有典型的白疙皮損。

  組織病理學檢查:除白疙的病理改變外,與慢性皮炎相似,呈明顯的角化不全,顆粒層消失,棘層肥厚,上皮腳延長,表皮細胞內及細胞間水腫,真皮淺層水腫,血管擴張充血,周圍炎性細胞浸潤。

  三、鑒別診斷

  1.慢性濕瘡多發(fā)于屈側,有劇癢,鱗屑少且不呈銀白色,皮膚肥厚,苔蘚樣變及色素沉著等同時存在,無薄膜現象及點狀出血現象。

  2.白屑風損害邊界不清,基底部淡紅,鱗屑少而呈油膩性,帶黃色,刮去后不呈點狀出血,無束狀發(fā),日久有脫發(fā),好發(fā)于頭皮及顏面部。

  四、辨證論治

  內治法

  (一)風熱血燥皮損鮮紅,皮損不斷出現,紅斑增多,刮去鱗屑可見發(fā)亮薄膜,點狀出血,有同形反應;伴心煩,口渴,大便干,尿黃;舌紅,苔黃或膩,脈弦滑或數。

  辨證分析:風熱皆為陽邪,其性干燥,風熱相搏,伏于營血,發(fā)于肌膚,故見皮損鮮紅,皮損不斷出現,紅斑增多,刮去鱗屑可見發(fā)亮的薄膜,有點狀出血,有同形反應;血熱心神被擾,故心煩;陽邪耗傷陰津則口渴,大便干燥,尿黃;舌紅、苔黃或膩、脈弦滑或數為風熱血燥之象。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活血。

  方藥:犀角地黃湯或涼血地黃湯加減。

  (二)血虛風燥皮損色淡,部分消退,鱗屑較多;伴口干,便于;舌淡紅,苔薄白,脈細緩。

  辨證分析:久病體虛,陰血虧損,肌膚失養(yǎng),故皮損色淡,鱗屑較多;陰血不足,津虧失潤則口干、便干;舌淡紅、苔薄白、脈細緩為血虛風燥之象。

  治法:養(yǎng)血和血,祛風潤燥。

  方藥:四物湯合消風散加減。

  (三)瘀滯肌膚皮損肥厚浸潤,顏色暗紅,經久不退;舌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澀或細緩。

  辨證分析:病邪久蘊肌膚,氣血運行不暢,經絡瘀滯不通,肌膚失養(yǎng),故皮損肥厚浸潤,顏色暗紅,經久不退;舌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澀或細緩為瘀滯肌膚之象。

  治法:活血化瘀。

  方藥:桃紅四物湯酌加三棱、莪術、澤蘭、菝葜、半枝蓮等。

  以上各型可選用中成藥抗銀片、青黛丸、雷公藤件.、昆明山海棠片等內服。

  外治法

  (一)好用枯礬藥浴(枯礬1208,野菊花250g,側柏葉250g,花椒120g,芒硝500g,煎水淋浴或泡洗)以除去磷屑,增強外用藥物療效,但紅皮病型不宜用。

  (二)進行期和紅皮病型,可選用青黛散麻油調搽,或以黃連膏、5%~l0%硼酸軟膏外搽。

  (三)靜止期用5%一10%硫黃軟膏或1096煤紅膏外搽。

  (四)慢性肥厚性皮損,用5%一10%硫黃軟膏、雄黃膏、瘋油膏或2號癬藥水外搽。

  五、預防與調攝

  1.忌食辛辣、香燥、醇酒、羊肉、狗肉、魚蝦等發(fā)物。

  2.進行期和紅皮病型,不宜用刺激性強的外用藥物。

  3.加強體育鍛煉,養(yǎng)成合理的飲食、起居等生活習慣,避風寒、風熱,調情志。

  白疙相當于西醫(yī)的銀屑病,其特點是皮膚上出現紅色丘疹或斑塊,上覆以多層銀白色鱗屑。應與慢性濕瘡、白屑風相鑒別。風熱血燥證,治宜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方用犀角地黃湯或涼血地黃湯加減;血虛風燥證,治宜養(yǎng)血和血、祛風潤燥,方用四物湯合消化散加減;瘀滯肌膚證,治宜活血化瘀,方用桃紅四物湯加減。外治酌情選用5%~10%硫黃軟膏、雄黃膏、瘋油膏、5%~10%的硼酸軟膏、青黛散等。

  結語:通過上文的了解,我們知道白疙的病因病機,診斷治療方法,中醫(yī)學也針對這種病給出相應的辨證論治方法。小編建議:平時合理的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起居習慣,舒暢的生活工作,都是可以及時預防疾病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