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后下藥:方劑中的含揮發(fā)性成分的藥材,如薄荷、藿香、木香、青篙,紫蘇葉、沉香、砂仁、鉤藤、侃蘭葉等,不宜煎煮過久,應在群藥煎成前5-10分鐘下鍋,即二煎沸即可,以防有效成分逸散。
(3)包煎:方劑中含粘性成分的藥材,影響其他藥材出汁;帶絨毛、芒刺及粉末狀的藥材,煎煮稠渾,病人難以服用,如車前子,赤石脂、旋覆花、草藶子、青黛、六一散、滑石粉、麥芽等,應先用布將藥包好,再人鍋共煎。
(4)另煎:方劑中的人參、金石斛等貴重藥材,為保證其有效成分的煎出,防止丟失,可以另煎。先單獨煎煮半小時,濾出藥汁,藥渣再人藥共煎。
(5)烊化:方劑中的阿膠、話糖、蜂蜜、芒硝等,需加入去渣后的藥汁中,待加熱至烊化后服用。也有些九劑、丹劑需用藥汁浸泡佯化后服用,如至寶丹、金鹿九等。
(6)沖服:方劑中的珍珠、琥珀、牛黃等較貴重、用量又小的藥材,不易煎煮出汁,可研成粉隨煎煮湯藥沖服。
(7)泡服:有些代茶飲的方劑,如蕃瀉葉、雙花、麥冬、胖大海等,不用煎煮,用熱水浸泡,蓋好杯蓋,泡出汁后即可飲服。
老年人生病或者保養(yǎng)都喜歡用中醫(yī),講究從身體內開始調理,而中藥的熬制需要火候、水分和時間的控制,一般在家熬制中藥是還要注意服藥的方法,藥熬好了,如果沒有吃對也會出大問題。
我們在服用中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三點:
1.不宜過度溫熱
溫熱藥用來治療寒癥,高溫下大量使用常會出現(xiàn)發(fā)熱、出血、瘡瘍等病變。即使必須使用,也只能減少劑量,縮短療程。
2.不宜過度發(fā)汗
天熱人體易出汗,此時再服大量發(fā)汗藥,勢必大汗淋漓,導致體內水分失衡,甚至出現(xiàn)休克等危重癥狀,因此注意不能出汗過度。
3.不宜過度滋補
滋補藥不易吸收,只有消化功能完善的人才能放心使用,否則會出現(xiàn)腹脹、不思飲食等現(xiàn)象。大部分人在高溫下胃腸功能低,故不宜使用滋補藥和過度滋補。
很多老人服用中藥都沒有科學的方法,只是覺得藥熬好了,時間適當了就服用,今天看了小編的介紹,就要注意這些了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