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舞之芭蕾
芭蕾,歐洲古典舞蹈,由法語ballet音譯而來。芭蕾舞孕育于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十七世紀后半葉開始在法國發(fā)展流行并逐漸職業(yè)化,在不斷革新中風靡世界。
芭蕾舞重要的一個特征即女演員表演時以腳尖點地,故又稱腳尖舞。其代表作品有《天鵝湖》、《仙女》、《胡桃夾子》等。
芭蕾舞是用音樂、舞蹈手法來表演戲劇情節(jié)。芭蕾藝術孕育在意大利,降生在十七世紀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國宮廷,十八世紀在法國日臻完美,到十九世紀末期,在俄羅斯進入繁榮的時代。
芭蕾在近四百年的持久歷史成長過程中,對世界列國影響很大,傳布極廣,至今已成為世界列國都全力成長的一種藝術形式了。女演員舞蹈時常用腳趾尖點地。
?、僖环N舞臺舞蹈形式,即歐洲古典舞蹈,通稱芭蕾舞。這是在歐洲各地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經過幾個世紀不斷加工、豐富、發(fā)展而形成的,具有嚴格規(guī)范和結構形式的歐洲傳統(tǒng)舞蹈
芭蕾舞藝術。19世紀以后,技術上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女演員要穿特制的足尖鞋用腳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稱之為腳尖舞。
?、谖鑴?,初專指以歐洲古典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啞劇、舞臺美術、文學于一體,用以表現一個故事或一段情節(jié)的戲劇藝術,稱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劇)。
20世紀出現了現代舞以后,以現代舞結合古典舞蹈技術為主要表現手段來表現故事內容或情節(jié)的稱現代芭蕾。
逐漸地,芭蕾一詞也用來泛指用其他各種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舞劇作品,盡管在舞蹈風格、結構特征、表現手法等方面均不同于古典芭蕾或現代芭蕾。
③在現代編導創(chuàng)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沒有故事內容,也沒有情節(jié),編導運用歐洲古典舞蹈或現代舞蹈,或使兩者相結合,用以表現某種情緒、意境,或表現作者對某個音樂作品的理解等等,這些也稱為芭蕾。
所有芭蕾舞開始和結束的動作都用這五種姿勢中的一個。這些姿勢是在18世紀創(chuàng)造的,是為了達到平衡并使腳顯得優(yōu)美。
傳統(tǒng)的古典芭蕾技術建筑在外開、伸展、繃直的審美基礎之上的。它包括:腳的5種基本位置、3種基本舞姿:如阿拉貝斯(arabesque)、阿提秋(attitude)和伊卡特(ecarte);腿部技巧:各種巴特芒(battements)--包括腿的伸展、打開以及ronddejambo(腿的劃圓圈)等;各種幅度和舞姿的跳躍;各種旋轉;擊腿技巧;各種舞步和連接動作;女子的腳尖舞技巧;雙人舞的扶持和托舉等技巧;以及潑德布拉(portdebras)等。
古典芭蕾的這些基本動作(元素),就像字母一樣,編導運用這些字母寫出不同角色的個性、身份、情緒以及角色在劇情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這些元素按特定的結構手法加以編排、組合、組成形象化的舞蹈語匯來表達劇情,創(chuàng)造出各種富有藝術魅力的舞蹈形象。
腳部的五個基本位置
第一位:兩腳跟緊靠在一直線上,腳尖向外180度;
第二位:兩腳跟相距一足的長度,腳部向外扭開,兩足在一直線上;
第三位:兩腳跟前后重疊放置,足尖向外張開;
第四位:兩腳前后保持一足的距離,兩足趾踵相對成兩直線,腿向外轉;
第五位:兩腳前后重疊,兩足趾踵互觸,腿向外轉;
手部基本位置
1.瓦卡諾娃派(俄國派)
第一位:雙手在正面的腹前成自然圓;
第二位:雙手在旁側伸,在視線范圍內,手心向內;
第三位:雙手上舉在頭上方的視線內;
2.卻革底派(意大利派)
第一位:雙手垂下成自然圓,手指輕觸在大腿旁的位置;
第二位:雙手在旁側伸;
第三位:一手在身體前手心向內,另一手在旁側伸;
第四位:一手在身體前與橫隔膜保持相同的高度,然后同時上舉在頭的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