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手
為楊式風格,右左掌上下形成合力撅敵臂,定勢時垂肘微往前推送,這才符合本式的攻防含義。
2、撇身捶
也是楊式風格,但“弓步撇拳”一定要以肩關節(jié)為軸,多半習者習慣以肘關節(jié)為軸,這樣動作顯得拘囿,降低了撇打力度。
3、捋擠勢
也是楊式風格,許多人擠式還能做出來,而捋式就特點不鮮明了。值得提醒的是,這里的捋是收腳后捋。對手的拳或掌擊來,我兩掌順勢黏其腕和臂,結合收腳弧形牽引,使其撲倒:若對方掙脫,我則乘機上步,雙掌搭腕前擠,將其發(fā)出去。
第二段
1、開合手
是孫式典型動作,在轉體時多用“開”、“合”與下式相連。值得注意的是“開”時宜吸氣,“合”時宜呼氣,多數(shù)習練者在開合時易犯憋氣的毛病。
2、右單鞭
也是孫式風格,它的特點是雙掌轉向外,如捋長竿似地向兩側分開,右腿成右側弓步。注意兩掌不可平均用力,定勢時右掌為實,左掌為虛。
3、轉身推掌
也是孫式太極拳“邁步必跟”的風格,一定要掌握“跟步按掌”和“轉體舉掌”時兩腿的虛實轉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轉體重滯的毛病。
4、玉女穿梭
下肢仍為孫式“上步必跟”的腿法,定勢采取了楊式的“弓步架推”的掌法。需注意的是,上架掌屈肘向左或右畫平弧旋腕時,有些人錯誤地將腕旋到了另一側肩頭。
其實“上步收掌”應收到同側肩的上方,只有這樣待“弓步架推”時才能螺旋架掌。
因“跟步擺掌”與“上步收掌”已完成掛帶對方手臂的著數(shù),如果“收學”收到肩另一側,被掛帶的手臂將輕易地脫離,“弓步架推”就失去意義了。
5、左右蹬腳
為楊式風格。右蹬腳后,向右前方落步,這樣左蹬腳才能到運動方向的左前方45度,又使下一個動作“掩手肱捶”左腳跟擦地向左開步順遂。
而一般習者右蹬腳后,易犯“擺腳”上步的毛病,故而造成右蹬腳與運動方向同向的錯誤。
6、掩手肱捶
此動是陳式太極拳風格特點的集中體現(xiàn),它是整套動作的難點,對沒有陳式太極拳基礎者來說要想練好更是難上加難。如“轉體合肘”時,腰、腿、臂左纏右裹蓄上勁,當馬步發(fā)拳時,右拳是滾旋直打,力從腰發(fā),形成周身一體的松彈勁。
7、野馬分鬃
也為陳式風格。捋掌、掤臂、橫捌,兩腿重心有3次轉換,切不可兩膝直來直去地來回倒換重心,要在腰的帶動下兩髖、兩膝旋轉倒換,這樣才能體現(xiàn)兩膝順遂纏走平弧的特點,至“轉體橫捌”時才能力發(fā)在腰際。到“弓步穿掌”時,一掌向前穿靠,一掌側舉后撐,形成雙臂對拉的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