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在我國已有多年的歷史,太極拳始祖創(chuàng)編太極拳的時候結合了道家哲學思想,太極拳的特點是陰陽變化,練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太極拳之體用五要
太極拳是現(xiàn)代人養(yǎng)生潮流,常練太極拳能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小編今天帶您學習一下太極拳之體用五要。
1.意專
練拳、推手都要求心靜,因心不靜則意不專,一舉手前后左右全無定向,所以要心靜意專。起初舉動未能由己,要息心體認,隨人所動,隨曲就伸,不丟不頂,勿自伸縮。
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無力我亦無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處則心要用在何處,須向不丟不頂中討消息。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勁,久之則人為我制,我即不為人制了。
練習太極拳要求心靜體松,在練習前,要將日常的煩惱拋之腦后,這樣練習才有鍛煉效果。
2.氣斂
氣勢散漫便無含蓄,身亦散亂。務使氣斂入脊骨,呼吸通靈,周身罔間,吸為開為拿,呼為合為發(fā)。
如果吸氣能夠很自然地提得起來、也能把人系得起來的話,那么,呼氣便會更自然地沉得下去、也可以把人放得出去了。這是以意運氣,而不是用笨拙的力氣拿起來、放出去的。
3.勁整
一身之勁練成一家,分清虛實發(fā)勁要有根源,勁起腳跟,主于腰間,形于手指,發(fā)于脊背,又要提起全部精神,于彼勁將出未出之際,我勁已接入彼勁,不后不先。
練習太極拳一定要用到勁,雖然拳論上講,太極拳用意不用力,但是將的是用意念控制力的大小。
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前進后退,無絲毫散亂;曲中求直,蓄而后發(fā),方能隨手奏效。這就是所說的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的意思。
4.神聚
神聚則一氣鼓鑄,煉氣歸神,氣勢騰挪,精神貫注。開合有致,虛實清楚,左虛右實,右虛左實。虛非全然無力,氣勢要騰挪;實非全然站煞,精神要貫注。
緊要全在胸中腰問運化,不在外面。力從人借,氣由脊發(fā)。何能氣由脊發(fā)?氣向下沉由兩肩收于脊骨注于腰間,此氣由上而下謂之合;由腰行于脊骨、布于兩膊、施于手指,此氣由下而上謂之開。
開便是吸,合即是放。能懂得開合,便知陰陽。到此地位,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漸至從心所欲,也就是說再沒有不如意的地方了。
5.發(fā)勁
所謂發(fā)勁。是太極拳推手中的術語,它是根據(jù)“粘連黏隨、不丟不頂、無過不及、隨曲就伸”的原則。
運用擁捋擠按采捌肘靠八種方法和勁別的靈敏性,探知對方勁力的大小、剛柔、虛實、遲速和動向,選擇合乎杠桿原理的接觸點為支點,運用彈性和摩擦力(力點)的牽引作用,發(fā)揮“引進落空”“乘勢借力”“四兩撥千斤”的技巧。
掌握“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牽動對方的重心,在時間和力點為恰當?shù)臅r機“以重擊輕、以實破虛”地將勁發(fā)出去。
這種發(fā)勁要“沉著松靜,專主一方”,由弧形而筆直前去對準目標,又穩(wěn)又準,乘勢將對方干脆地發(fā)出去。在發(fā)勁之前須有“引勁和拿勁”,用引勁可使對方先失去重心,然后用拿勁將對方拿住、拿穩(wěn),這時再用發(fā)勁才能順手,才能隨心所欲。
欲要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先要知己知彼;欲要知己知彼,先要舍己從人;欲要舍己從人,先要得機得勢;欲要得機得勢,先要周身一家;欲要周身一家,先要沒有缺陷;欲要沒有缺陷,先要神氣鼓蕩。
欲要神氣鼓蕩,先要提起精神;欲要提起精神,先要神不外散;欲要神不外散,先要氣斂入骨。兩股前節(jié)有力,兩肩松開,氣向下沉。勁起于腳跟,變換在腿,含蓄在胸,動勁在兩肩,主宰在腰。
上于兩膊相擊,下于兩腳相隨,勁由內換。收便是開,放即是合。靜則俱靜,靜是合,合中寓開。動則俱動,動是開,開中寓合。觸之則旋轉自如無不得力,才能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