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太極拳要從理論基礎開始了解,只有這樣,才能讓太極拳更加出色,才能有效的提升我們的瑜伽拳水平。如何自學太極拳呢?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跟著太極拳教程來學習下,大家也可以跟著我們的太極拳教學來學習。
練習太極拳的要求不少,首先,在我們練習太極拳之前,我們需要先從一些簡單的熱身活動開始,比如說準備一雙平底鞋。
太極拳雖然是柔和的有氧運動,但是練習前的準備活動非常重要,如果準備活動不充分,在練習中容易傷身。
(1)要穿平底鞋
穿高跟鞋打太極拳是有害的。有些女青年喜歡穿高跟鞋,甚至穿高跟涼鞋去打拳,這對踝關節(jié)和足跗跖關節(jié)都是有害無益的。
這一點相信大家都可以理解吧!想要練好太極拳就不要穿高跟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加方便的進行太極拳的練習。
學習太極拳要求呼吸配合動作,這需要根據個人練習程度,初學太極拳掌握好自然呼吸,這樣能避免氣喘吁吁現象。
(2)要曬曬太陽
早上練拳時沐浴朝陽大有好處。但有人喜在密林小道上打拳,認為空氣比較好。其實,植物在夜間排出二氧化碳,在太陽出來之前,密林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比較高,對練拳的人沒有益處。
而朝陽柔和溫煦,不傷人體,紫外線有殺菌作用。當然,也不適宜在驕陽暴曬下練拳。
(3)要做準備運動
進行太極拳的練習之前,我們還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這才能更加舒展我們的身體,讓我們更好的進行拳法的練習。
打太極拳,人的下肢靜力負荷很大,踝、膝關節(jié)及其周圍的韌帶負擔特別重,比平常走路所承受的要大好幾倍,甚至10倍以上(因功夫深淺而異)。
運動中頸、脊、腰、髖、踝、肩、肘、腕等關節(jié)又不停地旋轉運動,特別是踝、膝關節(jié),股骼韌帶、腹股溝韌帶等,往往會因驟然著力閃挫,扭傷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及韌帶。
因此,在打拳之前,要做一些松柔的準備運動,使關節(jié)、韌帶松展。實踐 證明,在做準備運動后打拳,不但關節(jié)、韌帶不易挫傷,肌肉不易勞累,而且特別容易沉穩(wěn),做獨立、蹬腳等平衡性動作也站得比較穩(wěn)。
(4)要注意調和呼吸
練拳時要呼吸自然,好能與動作和意念結合起來作拳勢呼吸。這就使練太極拳不但有輕柔規(guī)律的關節(jié)和肌肉運動,而且兼收氣功鍛煉的客觀效果。
鍛煉時特別要注意讓呼吸道通暢,口微合,用鼻吸氣,口鼻同時呼氣或只用鼻孔呼氣。也不要戴上大口罩打拳。
萬事開頭難,只要自己摸出了門路,掌握了一定的規(guī)律,接下來的學習就不會太難,主要有下面幾種方法。
1.先學比較簡易的套路
例如《簡化太極拳》(二十四式),或拙編《原地十三式太極拳》。這十三式比較簡單易學,練習時,一般不受天氣和場地的限制。
雖簡單,但由于是從傳統(tǒng)太極拳中精選出來,合理組合編成的,太極拳本色未動,既有明顯的傳統(tǒng)太極拳共性,也有明顯的組編后的特色。
2.各動作的方位要搞清楚
教材中各圖像,其正面是假設為南方,據此,其后就是北,其左就是東,其右就是西了。
定勢如果不是對正方向,所偏向的角度,平面圖上看不準,應從其說明文字上搞清楚,學者面向書本,其方向與書上圖像的方向相反,解決的辦法,可以面向書本,而動作則反其向而行。
或依照書上也假設自己正面為南方,按照前南、后北、左東、右西的方位記在心上,或標明在練習地點的四方,使自己假設的方位和圖上假設的一致。
也可對搞不準方向的某一動作,做時背向書本轉過頭來查看對否。動作中手臂常向內或向外旋轉,手臂內旋是大姆指向手心方向旋轉。手和腳的動作路線,書上有線條標明,應依照其進退。
套路的起勢和收勢,都是在同一方位上,每趟練完,從這里也可大致看得出練得怎樣,毛病在那里。
3.要重視其理論的學習和其內功的鍛煉
初學時,為了減少入門的難度,可以不顧內功,按照動作說明文字與圖像,依樣畫葫蘆地學,只求形似,不求神似,等到外形動作大致像樣了,就要逐漸領會和掌握其內功。
例如,精神內斂,盡量放松心情,安靜的指揮行動,均勻緩慢的腹式呼吸,身體肌筋骨盡量放松,逐漸進入內外統(tǒng)一的練習。
太極拳是內功拳,古典拳論中指出:“太極拳不在樣式而在氣勢,不在外,而在內”。其內外關系是:“意氣君來骨肉臣”。外之所形,無非內之所發(fā),內功練好了,外形動作就會隨之神似。
太極拳之能防治疾病和強身健腦,起主要作用的也是來自其內功。如果只模仿其外形動作,不重視其內功調練,甚至一面手腳畫弧,一面相互談笑,這樣,不僅動作練不好,更獲不到太極拳應有的多種效益,只能起到太極式的徒手體操的作用。
有的人練了多年太極拳,但收效平平,可能就是這個原因。書法水準高低不同的人,寫同樣一個字,雖然字的結構和筆畫一樣,但看后有不同的感受:高者有神采,有骨力,使人獲得美的享受;低者無生氣,無活力,使人不愿看。